他把家國情懷寫在激情燃燒的文章里;他不忘初心,壯心暮年,用心抒寫對生活日子熱愛,對人民的贊美;他勤于筆耕路,樂在寫作中。他,就是湖南省漢壽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優秀業余作家,第八屆丁玲文學獎優秀獎獲得者曾燮柳。
曾燮柳,于1952年出生在洞庭湖畔的漢壽縣龍潭橋鎮長茅嶺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當過農民,上過大學,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參加工作,曾任縣科委、縣委辦秘書,縣計委副主任、鄉鎮黨委書記、縣科技局局長、縣總工會主席、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他40多年來如一日,無論在那個單位工作、任職,總是懷著一顆忠于黨、忠于人民的紅心,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堅持筆耕不輟,記錄著洞庭沅水之畔、龍陽山鄉大地上廣大勤奮者的足跡,書寫了上千篇高質量各類優秀文稿,先后在國、省、市報刊發表。
近十年來,他在退職退休的歲月里,仍用一支勤奮的筆,揮墨寫文著書,在多彩的人生路上,綻放出絢麗的晚霞。曾燮柳所著《苦樂夢》,2009年10月由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約38萬字,生動地描寫了洞庭縣和洞庭鎮廣大學生,熱血青年,復轉退軍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事業中,面對鄉簽鎮改革發展、穩定的諸多層層困難,克難奮進,敢于開拓創新,有所作為,無私奉獻精神。該書通篇生動鮮活,起伏跌宕,苦樂多多,夢想成真,很有可讀性和趣味性。該書一經出版,便很快深受廣大讀者喜讀熱捧,給予點評與點贊。時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曾給曾燮柳的親筆回信中說:“宏著敬悉,正待捧讀……”,湖南省作家協會撰文,并發表在《湖南日報》湘江·讀書專版,給予了大篇幅推介,稱“是我省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一個成果,第一部反映新農村建設的長篇小說……”還有《今日女報》、《常德日報》、常德市人大《教科文衛通訊》等報刊也作了相應報道。2010年12月,曾燮柳創作的長篇小說《苦樂夢》還榮獲第八屆丁玲文學獎優秀獎。該獎是從全國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公開出版的小說、散文、詩歌;經過北京、天津、湖南、黑龍江等省市知名作家、教授長達5個月的審讀,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評選出來的。
8年后,曾燮柳同志的寫作熱情更加飽滿,寫作技巧更加嫻熟,利用退休后的閑暇時光,又寫出了一本28萬字的長篇小說《西海夢》,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共31章,每章又分幾個小節,講述了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貫穿著各民族(全青海省33個少數民族)團結進步發展的感人事跡。該書以西海為背景,情節起伏跌宕,文學味很濃、戲劇性較多,既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質。這種特質集中體現在“愛國、愛團結、愛科學”西海人精神。他們把“愛國”化為愛西海;把“愛團結”,當成各族人民的己任;把“愛國科學”,樹立以錢學森等23位“兩彈一星”、元勛為榜樣,邊學邊干,邊干邊前進!
2012年,曾燮柳同志退休了,垂暮之年,該享天倫之樂了。可是,他卻激情燃燒,珍惜晚年,仍繼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余熱,先后任縣湖湘文化協會會長、縣老年文化藝術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他所撰寫的《農業靠科學》榮獲全國農村優秀讀物二等獎、榮獲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他被聘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才研究會會員。
最后,讓我們以一首小詩點贊燮柳同志:
絢爛晚霞戀夕陽,白首方覺翰墨香。
尋詞覓句寄情韻,欲把流年著華章。
來源:漢壽縣人大
作者:田明時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