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漢壽縣毛家灘回維鄉是一個多民族散居的少數民族鄉,行政區域面積53.4平方公里,下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全鄉總人口2.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0.98萬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府指導下該鄉黨委、政府堅持以“團結、發展、穩定”為目標,以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經濟發展為總抓手,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各項工作登上了新的臺階,聚力發展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嶄新篇章。
一、加強組織保障,夯實民族事業發展基礎。
著力抓好機制建設,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堅實基礎。近幾年來,該鄉重點抓了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健全民族團結工作領導機構。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鄉長分別任正副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委副書記專抓此項工作。同時,教門崗、馬澗、田莊三個回漢民雜居村各指定一名副書記負責民族團結工作。形成了“層層負責,上下溝通,鄉村聯動,整體推進”的管理機制。鄉黨委定期召開辦公會,重點聽取民族團結工作匯報,幫助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做到有研究,有決議,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二是完善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了調查研究、工作例會、包村聯系點等規章制度,并制訂了民族團結文明村建設、民族經濟發展等工作規劃,促進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三是強化宣傳培訓。廣泛開展民族政策宣傳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民族政策、民族知識專題報告會和專題講座。鄉黨校采取以會代訓的辦法,舉辦少數民族干部培訓班,并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了“民族團結政策宣傳日” 等活動。召開了全鄉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會,表彰在民族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廣先進經驗。加強法制教育,經常組織廣大回漢干部群眾學習法律法規知識,不定期舉辦民族宗教界上層知名人士法律法規培訓班,進一步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二、提倡“回漢一家親”,妥善處理民族矛盾。
該鄉黨委、政府以民族和諧為重點,注重化解矛盾糾紛,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局。一是加強宗教活動管理。指導各宗教活動場所健全內部管理網絡,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直面各類矛盾糾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二是搞好信息排查。在少數民族村和宗教活動場所各選配一名信息員,確保信息及時上報和傳達。在處理民族矛盾和糾紛的過程中,他們處理問題及時有效,將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事態擴大。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注重耐心細致做好說服教育工作,按政策規定公正處理,不把民事糾紛硬拉到民族關系上來,誰違法就追究誰的責任,教育各民族群眾識大體、顧大局,互諒互愛。三是尊重民族風俗。開齋節、古爾邦是伊斯蘭教民族的重大節日,鄉三大班子成員每年都要到教門崗清真寺活動點進行慰問。四是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和各界人士的積極作用。鄉黨委、政府本著“加強聯系,培養感情,團結尊重,增進友誼”的原則,充分依靠少數民族聚居村基層干部,著力發揮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的作用,深入推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落實民族政策,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鄉黨委、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圍繞和諧抓穩定,抓好穩定促發展”。在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團結工作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民族經濟發展。一是幫助民族企業引進資金。鄉黨委、政府先后幫助民族電桿廠、民族油脂加工廠、4家規模大米加工廠等民族企業引進資金6200萬元,使企業得以順利投產和技改。二是引導民族企業走股份合作制發展道路。鄉黨委、政府根據回族群眾發展經濟的迫切要求,因勢利導,組織他們走合作社經營、聯合發展的模式,促使馬澗等民族村種植優質水果糖橙面積達3000畝,打造全省綠色食品“帝甘”品牌,產品遠銷省內外,畝產效益達1.2萬元。在此基礎上引進新品種“金秋砂糖桔”試種面積超千畝,同時組建油茶協會、花卉苗木產業協會,生產面積分別達3800畝、1500畝。引進綠豆黑豆產業,去年全村種植200多畝,因效益較好,吸引了群眾自發種植,今年種植面積達500畝,不斷打造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三是著力改善民生民計。自民族鄉成立以來,先后爭取國家資金近六千多萬元,群眾自籌和社會人士捐一千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民族經濟的發展。目前,“五豐新橋”已竣工通車;鄉“世紀文體公園”已投入使用;馬澗村、牛路村被列為縣鄉村振興戰略示范點建設的重點村,馬澗村已申報湖南省散居地區少數民族特色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和創建國家A級景區;鄉集鎮2.7千米街道“白改黑、綠化、亮化”及下水道管網建設全面完成;全鄉已硬化鄉村主公路、組級公路和斷頭路223公里;實施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108戶、危房改造34戶;全鄉8個村(社區)6600戶居民全部實現安全飲水;全鄉20座大中型電力機埠,1萬米防汛大堤,2萬米灌溉渠道,150座水庫、山塘均得到整修、更新或硬化,確保了安全度汛,旱澇保收,交通改善;修建了民族大市場,設置經營攤位120個;擴建民族商業街道500米;實施了水庫移民150人,房屋搬遷350戶,危房改造300戶,實施的小農水、農業綜合開發等建設項目成效顯著,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四、突出民族特色,推進民族社會事業發展。
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民族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先后投入數百萬元資金,進行了教育、衛生設施建設和軟硬件升級。多年來教育成果豐碩,成為漢壽教育一枝花;衛生院、村衛生室設施齊全,人員優化,廣大民族群眾就讀、就醫條件有質的飛躍;結合本地實際,大力推動了清真文化、書法詩詞文化、民族歌舞、農莊休閑等民族文化日益繁榮,2016年該鄉被列為市書法詩詞創建示范鄉鎮。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引導廣大群眾崇尚節儉、崇尚文明,形成了“十美之鄉”的良好氛圍,2017年該鄉被評為市級文明村鎮,少數民族村教門崗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五豐村被評為全國“無邪創建示范村”。2019年全市移風易俗現場會在該鄉召開。2018年全鄉民調工作位例全市第三,同時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無上訪村(社區)”工作優秀單位。2019年4月,該鄉掃黑除惡工作得到了中央第16督導組的充分肯定,常德日報以“茶敘會上聽民意”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聚力發展譜新篇,盛開民族團結花。漢壽縣毛家灘回維鄉廣大干群正面臨新的形勢與任務,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齊心奮進,再譜新章。
來源:漢壽縣人大
作者:龔思思 余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