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組一行調研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

座談會現場。
5月20日,省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分黨組書記、主任委員龍朝陽一行赴張家界慈利縣開展“后脫貧時代”少數民族地區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專題調研。省人大民僑外委委員段燕文參加調研。
龍朝陽一行在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雙高村實地查看了蘆筍種植基地,該村對境內山坡地全面“坡改梯”,引進社會資本流轉土地800畝,采取“股份制公司+農戶”模式集約經營栽種蘆筍,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讓附近村民實現了增收,村集體也獲得了管理收入。在羅潭村,龍朝陽一行考察了水果種植、鄉村旅游等項目。羅潭村抓住“全域旅游”“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產業扶貧”等契機,積極招商引資,依托社會資本,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迅速。
在調研座談會上,龍朝陽對慈利縣堅持規劃先行、項目引領、資金扶持、人才支撐,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做法給予肯定,他強調,必須重視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從夯實基層執政基礎、推動鄉村治理、共同致富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民族地區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引領,選齊配強領導班子,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要理順發展思路,強化頂層設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制定整體發展規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用地保障、減稅降費、金融貸款、人才保障等向民族地區傾斜;要完善體制機制,抓好資源、資產、資金的分配和管理,杜絕盲目投入,著力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
來源:民僑外委
作者:黃弘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