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來,津市市人大教科文衛委牽頭組織工信、教育、高新區等方面的人大代表就如何解決區域內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不能完全適應的現實問題,深入園區企業、相關部門、職業教育集團等走訪調研,了解職業教育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工作的實際情況。2018年5月24日,津市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津市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實職業就業教育實訓平臺、服務我市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形成了審議意見;2019年,持續監督對該審議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落實情況,推動補齊經濟發展短板。
機制 傳動工作的正時鏈條
代表們在調研中注意到:職業教育要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關聯單位多,如果沒有良性順暢的工作機制,就是缺了傳動工作的正時鏈條,產教融合就不可能有序融合好。
一是建議建立產教融合工作協調機制。津市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為主負責,市政府辦、高新區管委會、發改局、工信局、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商務局、職業中專、就業辦等為成員單位,主要負責深度組織校企有效溝通、積極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和人才儲備、制定產教融合工作規劃及措施、策劃校企組織開展與各類人才的雙向聯誼選擇活動、及時研究解決產教融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等,基本形成政府部門、職教學校、生產企業一體化的聯動工作格局。
二是建議搭建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平臺。為有效實現產教融合,解決職業教育理論與實操零距離問題。 2018年3月,津市市委、市政府籌資3000余萬元在津市市高新區新建津市創新創業園,主要負責職業技能實訓,兼容人力資源數據庫建設、企業信息服務等功能,力求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建議設立常駐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園的工作機構。津市職業教育集團委派分管副校長為常駐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園實訓中心負責人,帶領職教中心工作人員常年開展職教學生實習實訓、職業技術人才引進培訓、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工作。
共建 攜手前行的一劑良方
代表們在走訪座談中發現:職業教育如果解決了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問題,職教學生就能深切體會到專業人才的人生價值。為此,代表們建議:深入引導職業教育資源向產業集中,積極開展校企共建,校企攜手前行,才是產教融合最有效的良方之一。圍繞代表的調研建議,津市市人民政府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探索引企駐校,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津市市人民政府協調, 2019年5月,中聯重科湖南車橋有限公司、湖南新合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津市職業教育集團簽訂校企聯合辦學協議,開辦“中聯重科現代企業學徒制”和“生物醫藥化工新型企業學徒制”訂單班2個,共招收學生90人。采取“校企雙主體育人”的教學模式,招生與招工、學生與學徒、文化課與專業課、理論與實踐等均由校企共同合作完成,校企共同考核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努力探索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培養模式,努力探索結合產業特點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
二是積極引校進企,成就職教學生實現人生價值。津市職業教育集團緊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健康食品——區域經濟發展三大產業,積極對接職業教育高職院校,引校進企,為學生搭建實習、就業的平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該教育集團協同津市市高新區產業規劃局到湖南文理學院、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組織了6場專題招聘會,引進167名畢業生到湖南新合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經世新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就業;引導183名學生到中聯重科湖南車橋有限公司、湖南新中意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頂崗實習。通過引校進企,津市職業教育集團為我市三大產業有效提供了專業技術人才支撐,努力為職教學生成就人生價值尋求到了著力點。
三是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優勢,積極開展社會公共職業技能培訓。津市職業教育集團依托實訓中心積極開展社會公共職業技能培訓,主動與企業聯系合作,采取“理論+實踐”的培訓模式(專業理論在學校、專業實踐在企業崗位),在企業、學校舉辦短期培訓班,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上崗人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一年來為企業培訓初中級專業技術員工約3000人。
供需 平衡市場的有力杠桿
市場決定生產,企業生產也有“季節性”。擴大生產時,招工難;生產淡季時,需要員工少。努力尋求職業教育與實體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的供需平衡,是代表們了解到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是建議努力做好人才需求預測和人才儲備工作。強化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平臺的人力資源數據庫、企業信息庫建設,力求教育鏈、人才鏈的動態平衡。主要是穩固生物醫藥化工產業與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的藥學系、制藥學院、化工學院的合作關系;穩固裝備產業與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機械裝配制造系的數控車、現代焊接技術、機電技術專業的合作內容;穩固健康食品產業與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邵陽職業技術學院的食品加工、食品檢測專業的合作范圍。
二是建議積極深化產教融合內涵。主要是根據實體經濟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增設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培養產業所需技術的合格人才,努力促進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及專業建設對接三大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三是建議鞏固并深化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主要是鞏固并深化“招生即招工、教學即生產、師傅即教師”的教育培養模式,進一步完善并建立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職業教育運行機制,進一步明晰校企合作的責、權、利,使校企各自充分發揮好主體作用,彰顯立足于本地教育、就業、創業的職業教育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新特色。
來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胡湘萍 李勛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