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帶上口罩,排好隊,上工之前要測體溫”,在十美堂鎮慶復村的弘富源供港蔬菜基地里,數十名員工正在排隊量體溫,等待進入園區上班。在不遠處的田地里,幾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分散作業,有的在大棚內忙著除草、有的在育苗、有的在安裝噴灌裝置,好一幅充滿生機活力的春耕生產畫面。
為了幫助企業做好復工相關工作,鼎城區人大代表、十美堂鎮黨委書記羅軍初廣泛征求了干部群眾意見,經過多方走訪,發現全鎮有很多春節返鄉的勞動力,由于所在企業未開工導致他們“閑置”在家中上不了班。
面臨疫情期間“供求兩為難”的用人難題,羅軍初巧妙的利用農事“時間差”推出“共享員工”模式,為企業“牽線搭橋”解決用工難,通過對全鎮所有企業員工數量、家庭住址、健康狀況、務工季節等進行摸底,建立“共享員工”臺賬,再根據企業用工類型、用工時間來快速、精準匹配工人,該鎮還派出黨員志愿者對務工人員進行體溫檢查、消毒等,督促員工分散作業、錯峰上崗、回家就餐。“共享用工”的臨時合作模式成為了破解難題的良方。
弘富源供港蔬菜基地的負責人李小玲介紹道:“前陣子都找不到人干活,俗話說的好啊,‘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可不能誤了農時,幸好鎮里幫忙解決了問題。”原來,弘富源供港蔬菜基地常年用工資源都集中在云南,這些員工春節前都回家過年了,疫情期間,員工滯留在家無法返崗,蔬菜如不及時采摘,極有可能壞在地里。
“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的難點與堵點,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通過這種‘共享員工’模式,巧打用工時間差,宣傳就業不必去遠方,引導農民工就近務工就業,最大限度的讓企業有工用、讓群眾有事做,確保防控與經濟兩手抓、兩不誤。”羅軍初說道。
目前,十美堂鎮已有500多名村民通過“共享模式”走上了新的崗位,大部分農產品企業已恢復生產。
來源:鼎城區人大常委會
作者:羅力 姚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