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民族團結工作是黨的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做好基層人大民族團結工作,需要我們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加強正確的思想政治引領。民族團結工作必須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精神,始終保持政治上的自信。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必須始終保持政治上的使命感,要充分認識民族團結工作的重大意義,從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民族復興的政治高度來思考問題、謀劃工作,堅決抵制一切破壞民族團結的錯誤思想和錯誤言論,努力維護民族大團結大聯合的政治局面。要貫徹落實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求,解釋宣傳好制度精神,鞏固發揮好制度優勢,讓各族人民群眾真正了解、真情擁護、真心追隨。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推動發揮法律的規范和引領作用,認真掌握、科學運用維護民族團結的“法律武器”,努力同民族分裂活動等違法行徑展開斗爭,維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夯實基礎鑄牢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站在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場,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其貫徹到民族工作各領域、各環節。要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積極培育團結進步意識,推動中華民族形成凝聚力更強、包容性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要學習好、研究好、宣傳好、講解好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把歷史淵源、現實情況、理論根據和實踐優勢講透徹,傳揚正確思想,清除錯誤觀念,讓各族人民群眾聽清楚、想明白。要傳遞好民族團結的聲音,講好民族團結的故事,營造民族團結的氛圍,促進各族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積極構建和維護中華民族這一共同的精神家園。
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關鍵在于凝聚人心、匯聚共識。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起來,創新方式載體,推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等,進一步找準創建與社會心理的契合點、與民族情感的共嗚點、與群眾切身利益的結合點,不斷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從日常小事入手,引導各民族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學習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增進感情,激勵先進典型在不同領域、不同單位和不同層面不斷涌現。要切實把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活困難和發展需要放在心頭上,落實到行動中,解決好實際問題。要充分了解和回應各族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保障各族人民群眾平等相處、友好交流。
引導宗教與新時代相適應。要在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接受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基層上,進一步引導他們接受中華民族的行為方式和道德準則,以及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與各民族群眾共同生活、和諧相處。同時還要重視調動以下四方面的積極力量:一是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和執行力量,二是人民政協組織的統戰力量,三是當代各宗教團體愛國宗教首領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精神力量,四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特別是宗教學研究的學術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承擔起引導宗教堅持中國化的歷史使命。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