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精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運用戰略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謀劃推進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完善發展,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縣鄉人大應用“三大思維”,推動其工作的新實踐,善于用系統的方法謀劃全局,從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善于作為,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著力增強戰略思維,謀劃人大工作全局。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一是要體現全局性。要把人大工作放在高質量發展這個時代大格局去考量。不管是工作思路的形成,還是工作重點的確定,都應當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系統謀劃、行權履職、擔當作為。二是要注重協同性。人大工作的協同性,不僅體現在黨委、人大、政府合力推進工作,體現在上下級人大之間協作聯動,也要體現在科學配置人大權力資源,提高人大統籌布局的系統性。比如,有些問題可以通過決議或決定來解決,有些問題可以通過立法渠道來助推,有些問題可通過視察審議及監督來推動。三是要把握節奏性。面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的趨勢,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潮流,人大工作也要順應時代之變。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痛點,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都是牽引人大改革的動力。推動人大制度、人大工作改革前行,要綜合分析內在關系,系統把握力度節奏,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圖一時的轟動效應,片面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提高服務民眾水平。人大工作要堅持底線思維,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一要增強憂患意識。要只有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到所面臨的各類重大風險挑戰,充分認識到防控風險的極端重要性,始終繃緊“防風險”這根弦,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的挑戰。既要居安思危,準確把握底線,又要運用底線思維了解全局,充分預見人大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做好人大工作。要發揮主觀能力性,把工作標準制定更科學、工作預案更周詳,讓人大工作“蹄疾而步穩”,做到“有守”和“有為”的有機統一。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偉大時代賦予人大的歷史擔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善做善為,不斷豐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積極發揮縣鄉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能作用和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三要重視人大宣傳。要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規律,不斷適應融媒體發展新趨勢,更加熟悉媒體、重視媒體,深入探索人大融媒體宣傳新路徑,講好人大故事,發出人大聲音,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解決當地發展難題。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全體人大代表、機關工作人員更需要進一步強化法治意識,以法治思維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首先要堅持常態化教育,提升法治素養。人大工作講究“法言法語”。監督別人執法,自己應先懂法;要成為稱職的立法者,自己要有比較高的法律素養。我們要通過制定年度學法計劃、舉辦專題法律講座、開展立法培訓、舉行法律知識競賽等方式,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和依法履職的能力。其次要嚴格依法履好職,增強執法效力。人大工作要把法治意識貫穿于工作實踐中,體現在依法履職全的過程。要把深化評議監督作為敦促部門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在每年的評議中,堅持全面掌握和了解被評部門法治建設情況尤其是應訴和敗訴情況,分析原因、厘清責任、提出要求。每年要對公、檢、法等重點執法機關開展視察調研,組織常委會任命的法官、檢察官報告履職情況,接受滿意度測評,推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再次要爭做法治先行者,積極主動作為。縣鄉人大要根據人大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主動進取,善謀善為,在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福祉中,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創造和運用多種形式積極推進法治建設,使法治成為縣鄉人大工作的新常態,努力使法治成為每一位公民的理念和信仰。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