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權是憲法、組織法和監督法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有效行使地方人大監督職權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提升人大監督意識,明確監督工作重點和任務,完善監督工作法律制度,創新監督工作方式方法,做實做細人大監督工作,切實提高監督實效。
第一,要創新監督手段。不同的監督方式有不同的監督效果,要根據監督的內容,適時采取有效的監督形式進行監督,力求做到敢于監督與善于監督有機結合。一要綜合施策。綜合運用聽取專項報告、視察調研、執法檢查、工作評議、詢問及質詢等多種監督手段開展監督,完善審議意見形成及研究處理規定,完善交辦、研辦、督辦、回復、測評、票決等監督程序和方式。同時,將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審計監督、監察監督和社會監督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把準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時機,適時行使好監督權。二要創新方式。圍繞監督法規定的監督方式,向剛性監督和有效性監督用力,打好監督組合拳,做好“監督+”文章。可綜合采用“聽取審議‘一府一委兩院’工作報告+分組監督年度重點工作+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不斷拓展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三要探索方法。注重把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結合起來、把重點監督與日常監督結合起來,把初次監督與跟蹤監督結合起來,把監督工作重點放在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上來,有針對性地開展好調查、視察和執法檢查等監督活動,實現監督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第二,要突出監督重點。要找準目標、聚焦鏡頭、選準角度,加強監督的針對性、特殊性,不能事無巨細、胡子眉毛一把抓。一是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加強監督。要按照監督法的有關規定,對計劃安排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重點建設項目,適時組織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深入企業和項目建設現場進行視察調研,全面檢查計劃執行和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查找分析問題的根源,提出可行性意見建議。二是要圍繞財政收支加強預算監督。進一步完善預算監督制度,規范預算審批程序,改進審查方式,提前介入財政預算草案的編制,召開財政預算專題會議,對預算草案進行審查把關。以制度規范審計監督,建立預算聯網平臺,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決算的監督,防止預算隨意、決算大調,替人民管好“錢袋子”。三是要圍繞法律法規實施進行監督。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重點對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衛生、環境及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開展監督。
第三,要強化跟蹤監督。沒有效果的監督,即使過程再完美也是徒勞無益的,所以我們要扣“準”人大監督的效果。其一要講究跟蹤方法。跟蹤有關部門對存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反饋,對事關發展全局又必須長抓不懈的重點工作持續跟蹤監督,特別要加大對常委會審議意見督辦落實的力度,對涉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審議意見,要通過視察、檢查、常委會聽取和審議辦理情況的報告、滿意度測評等形式,連續跟蹤監督,直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其二要注重拓寬渠道。充分發揮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輿論監督等監督作用,形成監督合力,推動跟蹤監督工作向廣度和深度延伸。其三要提升監督實效。針對重要監督項目要進行連續監督、跟蹤監督,特別是對重要項目的整改反饋情況進行再監督,通過持續發力、跟蹤到底,讓“人大之查”不白查、“人大之問”不白問,堅決杜絕“半拉子工程”,切實做好監督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確保監督工作取得實效。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