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民族工作是人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地方人大民族工作對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有著重要意義。龍山縣位于湖南西北邊陲,處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所轄21個鄉鎮(街道)397個村(社區),總人口60.88萬人,其中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的16個少數民族人口占71%。近年來,該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立足本地實際,學習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努力做好新時代地方人大民族工作。
第一,學習把握方針政策,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和加強學習,積累人大業務和民族知識,不斷適應新時代表任務的要求,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法律政策水平。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了解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尤其是少數民族待遇的享受政策,就政策理論與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并運用于實踐。每年利用慶祝土家族“擺手節”和苗族“三月三”、文藝調演、召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等機會,開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文體活動,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同時,加深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了解和認同。另外,還向少數民族干部學習工作經驗和方法,加強交流,積極探討民族發展的新思路。
第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推動有關問題的有效解決。縣人大有關民族工作機構著力當好人大常委會的參謀。縣人大常委會認真組織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圍繞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扶貧開發等惠及當地民生的事項開展視察調研、深入基層走訪摸底、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當地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切實可行的辦法,形成調研報告為人大常委會開展工作提供參考。全縣各級人大代表與貧困戶實行了結對幫扶。縣人大常委會6位正副主任分別聯系6個鄉鎮和2個重點貧困村的扶貧工作,人大機關干部駐村扶貧2個貧困村。與此同時,縣人大還建立健全了“分工督辦、現場督辦、跟蹤督辦”的建議辦理機制,提高了辦理質量。近年來,一批關系到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第三,加強改進監督工作,確保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縣人大常委會加強和改進人大監督工作。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綜合運用執法檢查及工作評議等監督方式開展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督促政府依法管理民族事務。常委會適時啟用詢問、質詢和特定問題調查等監督手段,聽取審議有關部門的專項工作報告,還采取聽取其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現場察看整改落實結果,糾正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規執行中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常委會認真審議少數民族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及時作出決議決定,確保了黨的民族方針政策和國家民族法律法規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
第四,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促進各民族的團結與進步。人大代表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融中,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縣人大常委會在調研和開展監督工作時,均邀請少數民族代表參與、積極介入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縣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少數民族代表熟悉當地情況、懂本地民族語言、體察本民族的群眾情感,當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維護民族團結的紐帶作用。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支持人大代表參加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精品生產,并定期組織代表開展民族文化下基層、民族文化進校園和民族團結進步圖片征集等活動,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與進步。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