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街是津市一條繁華的小街道,市政府將這里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吃街。以往路窄車多,停車難問題嚴重。“大概是2018年年底,這里幾十米遠的地方建起了一個臨時停車場,我們在這兒吃飯再也不擔心停車問題了,餐館老板也說生意比以前更好了。”經常前來飽口福的市民余慧對此有著深切的感受。
在津市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支持下,市人民政府采取綜合治理措施解決城區停車難問題,超額超標準完成議案辦理階段性目標,極大緩解了停車壓力,贏得了廣大市民的點贊。
把脈民生提議案
曾經,適中的生活節奏和舒適的小城氛圍讓津市人民引以為豪。然而隨著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停車位這樣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卻相對滯后,讓逐漸適應用車出行的市民感到不便,成為了老百姓 關注的熱點話題。
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回應群眾呼聲,于2017年下半年就城區停車狀況組織代表開展調研。“我市停車難,主要難在,一是停車位總量不夠;二是車輛長期占用車位、商家自行圈占車位的情況較為普遍;三是停車需求和車位分布不匹配,中心地段、高峰時段停車位需求得不到滿足……”參與調查的人大代表湯光明對城區停車難的原因作了以上概括。“近三年以來,我市年均小汽車上牌量超過兩千臺,停車場的規劃建設相對滯后,一到重大節假日,就是停車難、停車亂。”對市交警大隊負責人走訪了解情況,也印證了停車難的現狀。經過一個多月充分細致的調查論證,代表們掌握了詳實的資料。
2018年1月,津市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30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切實緩解我市城區停車難,推動城市交通健康發展的議案》,被確定為大會議案,提出了配套建設大型停車場、挖掘城區停車潛力、開展單位院落錯時錯峰停車、加強智能停車平臺建設、嚴格把關規劃審批、出臺道路車輛停放管理辦法、加力執法還車位于民等建議,推動解決停車難問題。
強力督辦促療效
“停車難不僅老百姓頭疼,亂停亂靠也讓城市管理者頭疼,提出議案是對癥下藥,具體‘療效’更值得期待。”津市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育平說。
議案確立后,市人大常委會大力督辦議案落實。召開專題促進會,提出議案的代表參加會議,就議案辦理落實情況發聲,指出問題,提出建議。“車位尺寸大小不一,安全間距不夠”“各責任單位工作進展有差距,有的接近完成車位施劃任務,有的還在摸底階段”“使用冷涂工藝施劃的停車位,不能長久存留,建議改進工藝”……這些意見建議經匯總整理全部交辦給相關部門,常委會一一跟蹤落實。
2018年底,組織部分代表對議案辦理情況進行視察,發現一些閑置空地、可調節地塊都施劃了車位,且施劃的標準統一。“前面代表提出的問題基本整改到位,比如畫線的冷涂工藝,全部改為熱熔,不僅美觀而且耐用。”人大代表馬大平在視察后說,“我們還發現中心城區建起了多處臨時停車場,年關來臨,應該能很好緩解停車的壓力。”
“師傅,我們單位院子晚上可以免費停放,上班之前要開走,停車時帶走貴重物品,注意不要碰到別人的車,都有監控看著呢。”住建局門衛胡伯叮囑前來停車的市民。
錯時錯峰停車是議案的重要建議之一。由于機關、企事業單位管理上的壓力,一度未能很好落實。針對這一情況,人大常委會深度調查、充分論證、提出建議,推動政府出臺實行城區免費錯時停車的公告,對開放單位、開放時間、管理措施進行明確。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帶領相關部門明察暗訪,錯時停車順利推行,不少單位入口樹起了醒目的錯時免費停車公告牌。
建設路穿過津市最繁華的步行街區域,路邊車輛停靠一直比較混亂,市民反響較大。人大代表調研時特別指出了這一問題,常委會持續關注,市交警大隊和街道、社區一起想辦法,劃定了高峰期臨時停車位,規定停放時間,從高峰期到平緩期,車輛來來往往像潮汐一樣,交警大隊干警給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潮汐式臨停。
2018年,津市新增停車位904個,利用閑置地塊規劃建設了4處臨時停車場,包括市委大院在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全部實施錯時停車,城區停車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持續發力久為功
根據議案實施方案,分三年完成既定目標。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將該項議案辦理繼續作為重點監督事項,早謀劃、早啟動、早監督。
加強與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溝通,督促其在議案辦理上不松勁。政府召開專門會議,明確2019年完成城南停車場、公交停保站等共計600多個公共停車位的建設任務,引導開放更多錯時停車區域,規范人行道及公共停車位的停車秩序,進一步緩解城區停車壓力。
環資委聽取住建部門關于議案辦理工作情況報告,視察了該單位院內建設的立體停車平臺,建議他們吸取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搞好停車平臺建設,為今后我市智能化停車樹立高質量的樣板。
常委會聽取和審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況報告,重點了解交警部門辦理議案情況,督促交警部門加大對外來車輛規范停放的提示和引導力度,推行輕微交通違法行為首次免罰,開啟行政執法人文升溫進程。
監督無止境,履職有作為。津市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緩解停車難方面的一系列行動,是人大依法監督、履職為民的強烈脈動,將久久為功,為改善城區面貌、提高市民幸福指數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常德津市人大
作者:周新華 張匯川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