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之野,產異蛇”“以嚙人,無御之者”……唐代才子柳宗元在其《捕蛇者說》中,以犀利的筆觸描述了永州之野奇毒無比的異蛇和“專其利三世”的捕蛇者。
如今,1000多年過去,一家致力于異蛇養殖、蛇毒研究、蛇產品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永州市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崛起在永州之“野”。將永州異蛇從遙遠古文中發掘出來、造福百姓的,是一位80后“蛇郎”——湖南省永州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永州市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永州市異蛇生物研究所所長郭德志。 2006年7月,21歲的郭德志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后,依托家里的米酒廠,注冊成立永州市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異蛇規模養殖、精深加工為抓手,開始深耕異蛇文化,力推異蛇經濟。 蛇,是異蛇產業的主打產品,也是公司生產其他產品的主要材料和原料。郭德志出任公司總經理后燒的第一把“火”,是大力推廣蛇類人工養殖。他在當地免費開辦養蛇培訓班,先后為2800名村民進行義務培訓,成功帶動600余農戶加入異蛇養殖行業,迅速提升了蛇活體產量。 蛇屬于冷血動物,一年一次的冬眠是人工養殖條件下提升蛇產量最大的難題。郭德志運用科技的力量點“燃”創業發展的第二把“火”:與科研單位聯姻,進行蛇類人工無冬眠養殖研究。經過數百萬元的科研投入和兩年時光的摸索,郭德志與他的科研團隊,成功攻下蛇類人工無冬眠養殖技術難關。此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鑒定認可,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古代,朝庭允許永州之野的百姓以異蛇抵當賦稅;而現代,郭德志以異蛇養殖帶動群眾致富。他在當地創立“特種蛇類養殖上下產業聯盟”,通過“公司+農戶+基地+協會+學校”發展模式,為企業發展壯大深辟“源頭活水”,為當地群眾探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實踐中,郭德志對公司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如蛇活體、大米、中草藥等,盡量就近與農戶簽訂種養協議,實行定價收購,確保群眾安心生產、穩定獲利。目前,當地主動與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的群眾已經達到1000余戶。2012年,郭德志趁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瞄準消費市場升級,依托緊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零陵古城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異蛇產業“休閑、科普、養生”綜合效應,打造了AAAA級文化旅游景區——“永州異蛇生態文化園”。生態文化園建成以來,年接待游客超過三十萬人次,不僅優化了公司產業結構,更增加了周邊居民就業機會,拓寬了經濟收入渠道,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郭德志和他的公司也迅速被中央電視臺一套、二套、七套、十套,湖南衛視、經視、貴州衛視、《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等媒體發現并廣為宣傳推介。 “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永州異蛇有劇毒,但藥用價值巨大。郭德志“撩蛇”的第三把“火”精準地點在了異蛇精深加工之上。2014年,公司與湖南科技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珍稀蛇類繁育與資源綜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實驗室”,圍繞蛇源保健食品、生物制劑、日化品等領域對珍稀蛇類資源的迫切需求,建起了珍稀蛇類繁育技術研究創新平臺、珍稀蛇類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創新平臺、生產技術與產品標準研究創新平臺等3個研發平臺,開展珍稀瀕危蛇類的繁育,綠色飼料和用藥,蛇干、蛇膽等中藥原材料,蛇粉、異蛇酒系列等保健和特色食品,蛇毒蛋白等生物制劑等的研究開發和標準制定,一舉提升了永州異蛇產業創新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一個從事地方區域產品的生產企業,怎樣才能使產品被市場和消費者接納?郭德志經過多重市場調查、論證,借助柳宗元《捕蛇者說》這千古名著的影響力,實施了自己的營銷策略。他秉持“傳承文化、產業創新、品質保證、服務一流”的經營理念,大膽聘請國內知名主持人為公司產品形象代言人,及時在央視、湖南衛視等投放廣告,推廣永州品牌,實現了文人柳宗元、健康養生、永州異蛇產品三者合一的宣傳目標。通過不懈努力,公司注冊的“柳宗元”牌商標先后被評為“湖南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柳宗元”牌異蛇王酒系列產品斬獲了“湖南省名牌產品”稱號并數次在國家、省級農林博覽會上并獲得金獎。目前,公司共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80多個城市開設專賣店,產品市場一路看好。弄潮當得好風助,“蛇”舞瀟湘競芳華。歷史的浪潮推送到今天,柳宗元筆下曾經為“永之人爭奔走焉”的異蛇,已在“蛇郎”郭德志的“撩撥”之下華麗轉身。
永州市異蛇產業被列為國家財政部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馴養繁殖基地、湖南省十大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2015年,郭德志被授予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政協主席,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親切接見。
來源:永州人大
作者:賀永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