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省人大代表集中履職時間即將到來。過去一年,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們如何依法履行職權,取得了哪些成效?紅網時刻新聞從即日起推出“人大代表風采”欄目,對省人大代表模范履職事跡進行專題報道,敬請關注。
紅網時刻記者 吳公然 長沙報道
2018年,岳陽縣筻口鎮釋迦寺村種糧大戶付彥的160畝地,迎來了罕見豐收,出產的80多噸優質稻,讓其增收了3萬多元。
付彥能有這樣的收成,與另外一個種地者——湖南省人大代表、岳陽縣潤升水稻專業合作社和岳陽縣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有關。
剛過不惑之年的董敏芳,干農業僅5年,之前是在城市從事經營管理的女白領。她從車水馬龍的喧囂都市,來到蟬鳴蛙叫的鄉村田野,變了職業,換了環境,帶領鄉親闖出了一番新天地。

省人大代表董敏芳正在用對講機指揮田間作業。
農民心聲:跟她種田不但不辛苦而且很快樂
跟著董敏芳種田的農民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不但不辛苦,而且很快樂。快樂源于她倡導的科學種田方法,從育秧到收獲,做到了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種田方法?
育秧:實行全程機械化的流水線模式,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防止因天氣的影響造成禾苗的凍傷、凍壞。
產中:以飛機施肥或者撒種,通過田間的全監控管理和放水的系統既可以做到節水,也可以實現水肥一體化。
產后:糧食的晾曬、烘干方面,合作社幾百噸的熱烘干能力,為周邊農戶包括合作社成員解決晾曬難的問題,同時也改善了生態環境。
截至2018年底,董敏芳已先后流轉4300多畝地,開辦“糧食產業服務中心”,帶領家鄉農民開展優質稻種植,拉動相關農戶畝平均增收300元以上。

董敏芳下田指揮農機收割稻谷。
她的決定:一路與鄉村百姓休戚與共
為農民種田服務的同時,也為農民的利益代言。2018年初,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董敏芳就農田水利建設、土地整理、供銷社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議,以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
董敏芳提的相關意見和建議,當地十分重視,擴大了對鎮、村級惠農服務公司的支持范圍,惠農服務公司的組織介入,使農民在育秧、收割、運輸方面一定程度降低了成本,獲得了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良好效果。
為貧困戶提供農機服務和農資采購補貼,提供長期就業機會,相關貧困農戶年均增收達4000元以上……既然決定扎根農村,董敏芳便決定一路與鄉村百姓休戚與共。
相關報道:
【人大代表風采】譚新喬:站在“風口”帶著這些人“飛”
【人大代表風采】周琦:崇高理想為發展添動力
【人大代表風采】肖漢族:對“私”很摳 對“公”慷慨
【人大代表風采】段燕文:開發更多百姓負擔得起的抗癌藥
作者:吳公然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