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穩中有升,減稅政策收效明顯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2860.7億元,加上上劃中央收入1982.3億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843億元,增長6.05%,同口徑增長8.18%。
主要原因是兩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堅定不移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收入質量改善取得階段性進展。同時,堅決貫徹落實了中央降低增值稅稅率、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等大規模減稅政策。總收入4843億元中,稅收收入3941.9億元,增長10.5%,較上年下降4.4個百分點,減稅政策收效明顯。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促發展,走出了一條湖南特色的財稅改革之路,有力地推動了全省財政經濟騰飛崛起。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843億元,比1978年增長173倍,年均增長1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79.2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305倍,年均增長15%。
支出聚焦服務重大決策部署,突出民生領域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79.2億元,增長8.9%,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鄉村振興、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多渠道籌集資金,為落實中央和省部署的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重要改革提供了堅實保障。
分科目來看,科學技術支出129.7億元,增長41.9%;節能環保支出194億元,增長11.9%;債務付息支出受2017年發行的置換債券、新增債券規模較大,2018年進入付息期的影響,付息支出相應增加。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城鄉社區支出均保持較大增長水平。
進一步壓減“三公”經費,全年省級“三公”經費支出執行數5.5億元,比年初預算減少1.2億元,結余收回預算,統籌用于民生。
發行置換債券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2018年8月,我省累計發行置換債券6168.38億元,置換工作全面完成。初步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8708.2億元,控制在中央核定的債務限額8727.3億元以內。
存量債務置換,大幅節約了各級政府利息支出,緩解了債務集中到期償還風險,避免了資金鏈斷裂,降低了金融系統呆壞賬損失,支持了金融機構化解系統性風險。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創新管好“錢袋子”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貫徹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20條財政政策。制定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舉債問責和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預案等制度,構建長效管控機制,積極穩妥防控債務風險,在全國率先實施PPP與政府購買服務負面清單管理,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變相舉債。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切實增強預算統籌配置能力,預決算信息公開完整性、細化度和及時性不斷提升,在財政部考核評比中排名全國第一。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深入推進,扶貧專項資金監管全面加強,兩項工作在財政部考核評比中分別排全國第一和第二名。深入推進依法理財,主動服務人大預算審查監督。
今年改革發展的重點
2019年省級和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按增長4%左右安排。省級支出預算安排體現“六個傾斜”,即財政支出向高質量發展和民生領域傾斜,減稅降費向微觀主體傾斜,轉移支付向縣鄉基層和貧困地區傾斜,鼓勵引導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和企業傾斜,投資向產業項目和企業傾斜,就業扶持向大中專畢業生和轉移勞動力傾斜。
財政改革發展重點工作:一是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堅持聚焦減稅降費、產業升級和創新開放,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二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承諾于民、兌現于民和服務于民,穩定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三是進一步強化責任嚴明紀律,堅持嚴堵后門、開大前門和有序化存量,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主動戰。四是持之以恒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堅持科學理念、績效導向和全面規范,在更高起點更高目標上推動改革持續向前邁進。五是著力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堅持簡政放權、夯實基礎和守住底線,不斷增強財政運行韌性和現代化治理能力。
作者:李妍 賀威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