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是促進城鄉統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蘇仙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總目標,以打造“福地仙境,山水蘇仙”旅游品牌為抓手,深入挖掘仙佛文化、湘南文化、紅色文化內涵,加快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旅游服務體系,繁榮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逐步提高文化旅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區實現了從礦業經濟向文化旅游發展的華麗轉身。
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資源豐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潛力
山水人文資源得天獨厚。蘇仙區自古享有“山川秀麗甲湘南”之美譽,境內環繞點綴著郴江河、西河、蘇仙湖、愛蓮湖等綠水翠湖,孕育了令人向往的仙佛文化、韻味悠長的湘南文化和鼓舞人心的紅色文化,擁有蘇仙嶺、飛天山、王仙嶺、天堂溫泉等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及五蓋山國際狩獵場、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溫泉之鄉等3個國字號旅游品牌。獨一無二的 “仙”字品牌。作為全國縣市區中唯一帶“仙”字命名的縣區,蘇仙區有著“九仙二佛”的古老典故和眾多以“仙”命名的山嶺,如:蘇仙嶺、王仙嶺、會仙嶺等。除此之外,還有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蘇仙傳說”,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湘粵古道。湘粵古道始于秦漢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舊時連接中原與嶺南的交通、貿易要道。蘇仙魅力無限的湘南文化便由此開始,秦朝統一中國的精兵鐵騎從道上踏過;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此留下筆墨;清代百姓靠著它的繁華建起了家園。現古道沿線的“湖南最美古村落”——坳上村古民居仍保存完好,數十幢清康熙年間傳統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古樸幽靜。莊嚴神圣的紅色沃土。蘇仙區是湘南起義的指揮中心和核心縣,是井岡山蘇區的源頭和起點之一,朱德、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戰斗的足跡,陳毅同志曾任郴縣第四任縣委書記。1928年,湘南起義點燃了革命火種,不少蘇仙兒女為追求和平、反抗壓迫而英勇就義。東塔嶺的烈士公園中湘南起義紀念塔,和蘇仙區革命烈士紀念館、公和藥店、陳家大屋紀念地一起串成了蘇仙區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和景點。
(二)加強規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方向
編制了《蘇仙區全域旅游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成為我區旅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時,飛天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修建性詳規(一)已獲省住建廳批復;《高椅嶺總體規劃》已取得市政府批復;飛天山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環評手續,已獲省環保廳批復。
(三)加快改革,文化旅游發展體制有創新
一是人大積極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2012年,蘇仙區人大作出了《關于加快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并通過代表視察調研、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等,積極支持區人民政府將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全區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加快旅游綜合管理1+3體制改革工作。由區委辦、區政府辦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構建了區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警察中隊、旅游市場監督管理所、旅游巡回法庭等旅游綜合管理和執法框架,并在全區全域旅游發展推進大會上進行了集中授牌,切實提高了全區旅游統籌協調、綜合治理能力,全區形成了齊心協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和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快旅游政策保障創新。研究出臺了《蘇仙區促進旅游發展獎勵暫行辦法》《蘇仙區全域旅游發展年度績效考核辦法》《蘇仙區2017年全域旅游創建工作任務分解表》,并在區政府2017年8次常務會會議研究通過,為發展全域旅游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項目支撐,推進旅游景區大提質
加快項目建設。堅持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2018年全區實施旅游項目20個,完成投資約14億元。省旅游重點項目飛天山旅游文化產業園、郴州長卷、溫泉小鎮、房車營地項目得到有序推進,截止12月份,飛天山旅游文化產業園完成投資6.5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30.6 %,完成了九龍水寨片區石屋、洞穴式體驗屋樣板房、800米棧道、高椅嶺游客接待中心基礎等建設;郴州長卷完成投資2.5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9 %,完成了林邑仙都歷史文化街區234畝土地摘牌、123畝土地報批及樣板區10棟建筑的主體工程,完成了地質災害科普基地56畝的摘牌工作;王仙嶺國際房車露營地完成投資1.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完成了90畝土地的報批及20輛房車的采購;許家洞溫泉小鎮完成投資4.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同時,加快鄉村旅游發展,進一步完善了西河水生態風光帶功能配套;指導兩江口村、菜嶺村打造旅游扶貧示范村;指導鳳楚傳奇、老園里農莊、山水明珠農莊創建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目前,全區已打造了西河水生態風光帶、飛天山旅游度假村、鳳楚魚粉基地等鄉村旅游項目10余個,全區生態農莊和農家樂達196家。加快項目招商。結合我區優勢旅游資源,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成功引進了旅游新業態民宿那山那水云溪居,當年完成投資1200萬元。目前,我區已與印象五嶺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五蓋山印象五嶺項目合作協議達成簽約,該項目以“花”為主題,以各類主題花田、花海、種植采摘園、休閑度假以及汽車公園等戶外項目為主要內容。與立陶宛OKSALIS公司就五蓋山狩獵場整體開發項目進一步達成合作共識。同時,華誼兄弟(長沙)的影視基地項目、雅居樂等項目正在積極跟蹤洽談。
(五)加強宣傳,促進旅游品牌大提升
圍繞“福地仙境,山水蘇仙”整體旅游形象,加強宣傳營銷。一是成功舉辦了飛天山“百里丹霞”越野挑戰賽、王仙嶺大型夢幻山水燈光秀、坳上鎮第二屆趕年會活動、王仙嶺第二屆櫻花節、裕后街元宵燈會、裕后街端午民俗風、菜嶺第三屆禾花魚米美食文化節、福地廣場美食文化節等活動,吸引了市內外大量游客,營造了濃厚的旅游氛圍,提高了蘇仙區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二是收集、整理了蘇仙區景區景點、星級酒店、特色特產等旅游資源導游解說詞,加強指導旅游從業人員介紹宣傳蘇仙旅游,挖掘蘇仙旅游的價值和內涵,豐富蘇仙旅游的魅力。三是設計制作了“福地仙境山水蘇仙”旅游手繪地圖,分往各星級酒店、景區景點、旅行社,全面向游客免費贈送,進一步提高蘇仙區旅游的知名度,塑造蘇仙區旅游品牌。四是加強與湖南日報、郴州日報、郴州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對我區旅游路線推薦,旅游節慶活動、鄉村旅游發展、旅游扶貧紀實等進行了全方位宣傳報道。五是開展了蘇仙旅游形象宣傳口號征集活動,全國各地共有千人投稿,共收到三千多份作品,提高了蘇仙旅游在全國的知名度。六是進一步完善了蘇仙旅游App、微信公眾號、蘇仙門戶網站功能和內容建設,積極與“吃喝玩樂在郴州”運營平臺合作,加強蘇仙旅游APP和公眾號的運營推廣,打造有影響力的智慧旅游平臺。七是積極參加了湖南第八屆旅游產業博覽會,向參會的國內外觀眾展示、解說、推介了蘇仙旅游特色資源,展現了蘇仙旅游的魅力和價值。八是積極與友好城市法國圣瑪麗市開展對接,加強旅游合作,進一步打響了蘇仙全域旅游品牌。九是邀請了旅游策劃專家講座,邀請了旅游策劃專家曾衛國等來我區開展區委中心組學習專題講座,全面提升了全區領導干部發展全域旅游思路。十是積極開展郴州“十大美麗鄉鎮”六項評選活動,經廣大市民的踴躍投票,棲鳳渡鎮、飛天山鎮入選市“十大美麗鄉鎮”,和平村入選市“十大美麗村莊”,蓮山莊園入選市“十大示范性休閑農莊”,蘇仙嶺、飛天山、王仙嶺入選市“十佳”旅游目的地,樹立了蘇仙旅游品牌。
(六)配套服務,促進旅游環境大改善
一是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區級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將旅游資源展示、旅游咨詢服務、旅游指揮調度、旅游投訴、旅游救助等服務功能集于一體,進一步提高蘇仙區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協同發改部門整體布局各行政村游客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整體鄉村旅游接待能力;完成了飛天山東大門游客服務中心裝修,并推進盡快投入運營;完成了西河風光帶沿線等20座旅游廁所建設;完成了我區主要景區、景點視頻監控全覆蓋,完成了飛天山景區及重點鄉村旅游點WiFi覆蓋。二是強化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繼續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扎實開展了安全生產全方位大檢查活動,實行平時檢查與重大節假日排查相結合,聯合食藥、消防、安監、住建、交通、海事等部門加強對全區涉旅企業的安全督查,排除事故隱患;聯合區法制辦在福地廣場開展旅游安全知識宣傳,全年我區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沒有發生旅游安全事故;積極開展平安單位創建工作,今年我局被評為“市平安”單位,在全市旅游系統平安創建知識搶答賽活動中,我局組隊代表蘇仙區參賽榮獲一等獎。三是大力加強市場監督。切實抓好對旅游企業規范經營的日常督查,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和聯合執法檢查行動,嚴厲打擊擾亂市場損害游客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認真快捷處理好游客投訴,切實維護游客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安全和諧的旅游消費環境。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訴2起,全部得到有效解決,辦結率100%。四是大力開展行業文明素質教育。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積極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引導工作,督促景區、星級賓館懸掛文明旅游宣傳標語,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文明旅游宣傳語,在醒目位置張貼懸掛“道德守禮”“文明旅游公約”等文明旅游宣傳標語、海報,對來景區游玩的游客進行宣傳,聯合區委宣傳部對文明旅游正反面現象進行集中報道。聯合志愿者協會開展旅游志愿服務活動,五一、十一等長假期間組織文明旅游志愿者深入各景區進行文明勸導,形成了一道文明的風景線。
(七)精準施策,確保旅游扶貧有成效
圍繞區委區政府脫貧攻堅總體部署,突出精準幫扶,大力實施旅游產業扶貧富民工程,旅游扶貧取得較好成效。一是核心景區帶動脫貧。充分發揮旅游景區對鄰近貧困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采取安置就業、項目開發、定點采購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二是鄉村旅游帶動脫貧。重點抓好了菜嶺、兩江口旅游扶貧示范村建設,以及西河水生態風光帶、飛天山旅游度假區、蓮山莊園、東華莊園、鳳楚魚粉基地等鄉村旅游項目10余個,解決周邊貧困戶就業50人,帶動貧困戶755人脫貧。三是節會策劃帶動脫貧。成功舉辦了良田禾花魚美食節、良田葡萄節、坳上鎮第二屆趕年會活動等節會活動,吸引了市內外大量游客,提高了蘇仙區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貧困戶的農產品在節會上一度暢銷。四是旅游企業帶動脫貧。鼓勵星級旅游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其中省五星級鄉村旅游點蓮山莊園與棲鳳渡鎮新民村貧困戶結對幫扶,與該村187戶貧困戶簽訂訂單農業,貧困戶的農產品直銷蓮山莊園,受益貧困人口634人,貧困戶戶增收5000元。
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盡管近年全區文化旅游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尚處培育開發初級階段,與發達地區和其他優秀旅游城市及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一是規劃設計尚有不足。對文化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統籌不夠,頂層設計相對滯后。產業發展戰略定位有的還不夠精準,有的沒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有的缺乏明顯個性。同時,規劃執行中還存在著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規劃與市場需求結合不緊、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目前,蘇仙區旅游資源中只有蘇仙嶺、飛天山、王仙嶺和天堂溫泉達到國家4A級水平,景區文化底蘊均未得到深度挖掘,真正“打得出、叫得響”的產品和服務品牌較少,沒有形成獨特的市場品牌和廣泛的市場輻射。從知名度來看,我區現有景區景點中除蘇仙嶺、飛天山在外有一定知名度,其他景區景點和旅游資源均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即便蘇仙嶺景區有一定知名度,但其原本的道家文化、福文化弱化,發展定位有偏差。此外,櫻花節、荷花節等節會,高山禾花魚、茶葉等產業在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同質化趨向明顯,在特色發展上無明顯的競爭優勢。
二是配套設施滯后。目前區內通達景區景點便于旅游出行的公交路線較少,現有公交路線迂回繞道很不方便。如:13路、21路、22路、27路等,僅僅途經個別景點,且都是往市區內迂回行走。不少景區規劃區內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薄弱,供游客游玩休息的長椅、涼亭較少,有的甚至幾處景點之間一把長椅都沒有;部分景點景區旅游標志標牌不夠規范和完善;大部分景區景點的接待功能不足,容納力有限。同時,各大景區周邊甚至內部存在種養殖設施、原住地農舍和耕地等交錯的現象,制約了景區經營管理和建設發展。
三是文化與旅游融合不深。區內文化旅游資源較多,但產品以單一的觀光型產品為主,產品開發缺乏對文化內涵、景觀審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等發展因素的綜合考慮,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不夠,思想藝術元素在旅游各環節體現少,多數景區景點長期停留于原始粗放狀態,基本上是觀光游覽性項目,沒有融入演藝文化、工藝文化、飲食文化、時尚文化等,游客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項目少,旅游活動單調乏味。同時,文化旅游產業鏈短小,旅游商品開發嚴重不足,很少能讓游客帶走的文化旅游產品,旅游文化產業市場規模不大。
三、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一個城鄉融合、協調推進、產業融合、文化守護和改革創新的國家戰略,對于加快推進鄉村文化發展與建設具有深遠意義。要以此為契機,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以文化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
一是強化文旅融合,擦亮產業品牌。轉變品牌打造理念,拓展品牌建設外延,以更高的標準、更遠的眼光,打造旅游品牌。按照旅游市場需求情況,從定位、規劃、建設、策劃、營銷、宣傳、管理等各個方面,對所有涉旅鄉鎮村社、部門行業、服務機構、經營場所和宣傳廣告產品進行統一策劃、包裝,實現戰略品牌目標形象的整體塑造。按照“請進來考察觀光,走出去宣傳促銷”的思路,積極推進“區域聯動、企業聯合、媒體聯姻、電子聯網”的旅游營銷戰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宣傳促銷體系,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戶外宣傳牌等媒介刊發專題廣告,在各旅行社、酒店擺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推介旅游資源,促銷旅游產品。
二是推進鄉村旅游,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要科學規劃凸顯特色,錯位發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則,邀請專業院所,結合地域特點,挖掘文化內涵,精心編制特色鮮明、切實可行的鄉村旅游業發展建設規劃,并對涉旅鄉村的建筑外觀、內部布局和民俗鄉土氣息及農事參與項目進行整體設計、規范。每村確定一個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主題,“一村一品”,錯位發展,結合實際積極推進精品民宿旅游。要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推動發展。成立由旅游、規劃、農業、食藥、防疫、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組成的鄉村旅游發展綜合協調小組,形成大旅游格局,強化產業統籌領導力量,加強行業指導和人員培訓,強化日常管理。
三是加快產品開發,放大品牌效應。市、區要統籌規劃協調,避免同質化競爭和無序發展。要按照《郴州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蘇仙區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加強區域合作,整合資源,打造幾條集食、住、行、娛為一體的精品旅游路線。如:以仙佛文化為賣點,整合蘇仙嶺、王仙嶺旅游精品資源,打響打亮“福地仙境,山水蘇仙”旅游品牌;做大“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圈”,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發揮生態資源和區位交通優勢,以五蓋山康養小鎮建設、飛天山景區開發為重點,以生態觀光、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為特色,全力打造“東部生態休閑度假勝地”。積極培育西河水生態風情旅游、徐霞客郴游之路2條成長型旅游線路,進一步加大西河風光帶、龍渡嶺、大溪古村、折嶺頭、吳溪古村等景點的開發建設力度,提高景點知名度。積極發展騾馬古道文化旅游、湘南起義紅色旅游2條開發型旅游線路,加大對騾馬古道及沿線古建筑的保護力度,深入挖掘騾馬古道文化和革命先烈的歷史事跡,豐富景區內涵,增強景區吸引力。此外,還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不斷提高旅游服務水平,真正讓游客玩得好、住得下、帶得走、還想來。
來源:蘇仙區人大常委會
作者:鄧滿成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