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的新愿景
——記懷化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向增國
沅陵縣官莊鎮界亭驛村本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老支書、懷化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向增國結合實情,通過發展茶旅、生態產業,特別是幫助“80后”返鄉創業的方式,帶領大家拓寬脫貧致富路。這是老支書的新理念,也是老支書的新愿景。
村民向先東,原本一直在外務工。2017年,在向增國指導下,辦起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樂。向先東感激地說,家門口做事,沒有往日在外的奔波勞累,一個月還能掙個五六千塊,說到底得感謝老支書向增國的熱心幫扶。看到向東先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其他不少村民也主動加入了“農家俱樂部”。一年內,該村的農家樂增至5家。
向先東屋后面是600畝碣灘茶園。這片集生產、旅游觀光、深加工為一體的茶葉綜合產業基地,是向增國任村支部書記期間,帶領鄉親發展起來的。目前,茶園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吸納村民務工200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
“我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號召村里‘80后’返鄉創業,從事特色種養殖,帶動就業增收。”向增國告訴記者,村里的經濟今后還得靠年輕人,他們有憧憬、有沖勁。
在向增國的號召下,“85后”杜時云3年前放棄了沿海工作,回家承包300畝地發展特色水果農場,進行葡萄、李子、櫻桃等多樣化種植。
杜時云向記者介紹,向增國打了不知道多少個電話,讓我們回家發展,依托自己的土地優勢,發展特色水果。當時我們還不太理解,他就講國家對農村經濟的日益重視,本村的資源荒廢可惜,只要有了產業,全村人就一定能增收。向增國的誠心實意最終打動了這位年輕人,杜時云回鄉后第一時間辦起了多元化的水果采摘園。3年來,向增國主動幫杜時云拓展銷路,為農場發展出謀劃策。如今,農場每年收益近20萬元,6戶貧困家庭參與入股,年底各分紅3800元,同時吸納30多位村民就近務工。
現在村里不僅“碩果”累累,養殖業也初具規模。同為“80后”的向輝本是村里貧困戶,在向增國的號召下返鄉創業。如今,通過科學養殖,向輝的養殖場一年能賣出活雞2萬多羽,年收入20萬元,直接實現了脫貧致富。
向增國說,每個村發展起來,必須有產業支撐,沒有產業支撐那就是曇花一現。把村民整體帶起來需要“領頭羊”,年輕人的理念比較超前,動力比較大,自己很樂意為年輕人服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帶領他們致富,未來主要是把年輕人凝聚在一起,發展農家樂、旅游、特色養殖。
界亭驛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411人。在向增國帶領下,依托鄉村旅游和特色種養殖,全村年產值突破2500萬元。截至目前,74戶貧困家庭,295人順利實現脫貧,預計今年整體脫貧出列。
來源:懷化市人大
作者:趙順濤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