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溆浦縣油洋鄉中心完小當過三年代課教師,轉正無望后惜別三尺講臺,加入外出務工的大軍中。在人文厚重、生機無限的杭州,他在一家包裝公司落腳,從倉管員、銷售員、后勤、原料采購員做到經理助理。工資從最初的1000多元上升到每月7000多元,加上年終獎金,一年的收入有10多萬元,成為打工者中的藍領。
懷化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溆浦縣調口味食品農業合作社理事長舒建奮斗的人生歷程,是億萬務工人員從廣袤的鄉村走向城市尋找美好生活的一個縮影。只是在奮斗向上的過程中,有人出類拔萃功成名就,有人始終默默無聞,像一根小草,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的底層堅強地生長。成功者邁入了從底層向中高端人群的通道,開啟了一種有別于祖輩父輩的生活。舒建屬于后者,他用勤奮和汗水讓枯燥無味的打工生活變成了一幕出彩的人生華章。
2013年,舒建積累的百萬汗水錢足以在偌大的杭州買上一套舒適的房子,成為一個城里人。但他卻做出了一個令親朋好友詫異的舉動,放棄了十多萬元的年薪,帶著妻兒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溆浦縣油洋鄉大址坊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從繁華的杭州到寂寥的鄉村,從緊張有序的上班簇到婆婆媽媽的村干部,很長一段時間,舒建很不適應,甚至懷疑當初回鄉的決定是不是太沖動了。好在鄉親們的熱情撫平了舒建內心的焦躁與不安,對他回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鄉親們寄予厚望,他們相信有文化視野開闊的舒建定能帶領大家闖出一條致富之路。“你回來當‘頭’,我們心里就有底了,有盼頭了,要好好干呀,我們相信你有辦法帶領我們過上好日子”。鄉親們的鼓勵與期盼讓內心掙扎的舒建堅定了扎根鄉村的想法。
找出一條既有本地根基又被鄉親認可的致富之路,成了舒建在做好村務工作同時思考的頭等大事。舒建知道,要做就必須一炮打響,鄉親們眼巴巴地看著你,如果中途而廢,不僅會讓鄉親們失望,也會讓村黨支部的形象受損,自己作為黨支部書記,一言一行,都關乎黨組織的形象。考察,思考,舒建用三年的時間苦尋致富之路。一天,母親將一瓶做好的油浸紅辣椒托舒建寄給在外務工的一位親戚,說他們想吃家里的辣椒,舒建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自己苦苦尋覓的致富之路,就是這眼前的這瓶紅辣椒。自己在外的十多年,每年外出時,母親都會帶上幾瓶家鄉的油浸紅辣椒放在他遠行的包裹中,那瓶油浸的紅辣椒不僅是一味佐料,也是關于家鄉的美食記憶。在異鄉,一瓶來自油洋鄉的油浸紅辣椒,就是滿滿的鄉愁,不僅深得在外游子的喜歡,油洋鄉油浸紅辣椒的獨特味道,更贏得來自五湖四海打工者的青睞。“太好吃了”,是所有吃過油洋油浸紅辣椒者對這款來自溆浦油洋油浸辣椒的評價。經度110.7,緯度27.9,丘陵地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無污染的生活環境,讓油洋辣椒多了淳樸的鄉土味道,這種味道,在這個被化肥農藥包裹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品質保障。
在三年的醞釀和思考中,舒建廣泛聽取鄉親們的意見和建議,就做辣椒產業進行可行性調研。也得到了在種植辣椒和做油浸辣椒方面有獨特手藝的母親的大力支持。“每個人都吃辣椒,什么時候都要吃,做這個辣椒生意什么時候都不過時。你大膽做,我給你幫忙。”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母親對辣椒有獨特的感情,辣椒不僅是鄉里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佐料,更是生活艱難時的活錢來路,憑著樸素的判斷,母親對舒建做辣椒產業大力支持。
2016年,以舒建為領頭雁的溆浦縣調口味食品農業合作社正式在偏遠的油洋鄉宣告成立。一邊鼓動鄉親們種植辣椒,對合作社農戶進行培訓,實施標準化耕種管理,一邊馬不停蹄施工建廠。2017年9月,調口味食品生產出第一款油浸辣椒,一經問世,便供不應求。極地大鼓舞了舒建和合作社的農戶。2018年,舒建研發了剁辣椒、濕白辣椒、干紅辣椒、油潑辣椒、酸辣椒等多款新產品,并深受顧客和市場歡迎,產品不愁銷路。舒建的辣椒產業直接推動了當地農戶種植辣椒4000多畝,直接安排70多戶貧困家庭人員到辣椒種植基地務工。在基地做事的村民每天的工資在100元至140元之間,即可照顧家庭,又可在家門口就業。對合作社村民種植的辣椒,舒建不僅免費發放辣椒苗,還在種植技術上進行指導,并按照市場價格進行托底收購,保證村民增產增收。2017年,舒建的調口味辣椒實現產值100萬元,今年可實現產值200多萬元。小辣椒不僅帶動了油洋當地辣椒種植的發展,也給當地村民特別是貧困群眾拓寬了致富路。舒建希望能在未來的幾年,將辣椒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0畝,能讓油洋鄉的鄉親們在小辣椒上實現致富夢。
但如何做大溆浦油洋鄉的辣椒產業,滿足調口味的辣椒原材料供應,是舒建當下面臨的困境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辣椒種植不適應機械化耕種,種植采摘均需人工操作,主要的成本都在人力上。而缺少勞動力,成了擴大辣椒種植面積的攔路虎。“青壯年基本上都出去務工去了,他們在外面,一個月的工資基本上都在2000元以上,好的一個月都有八九千元,而干農活確實很辛苦,加上鄉村的生活條件與城市無法相比,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要靠他們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難度很大。在農村搞產業,沒人做事想搞什么都搞不成。”
面對日漸人煙稀少的鄉村,信心滿滿的舒建有時候免不了有點失落。在夢想和現實之間,還有一段無法逾越的距離。而彌合這段距離,并非舒建一人之力就可事成。但開弓沒有回頭箭,“老干媽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前行的精神動力,”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舒建似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所在。
來源:懷化市人大
作者:趙順濤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