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宏偉而美好的農村發展藍圖催人奮進。鄉村如何實施好振興戰略,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走進了芷江縣大樹坳鄉新莊村。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面、清澈見底的小溪、富有文化氣息的休閑娛樂廣場、功能齊全的為民服務中心、古樸溫馨的農家小院,眼前的景象不由讓人為之贊嘆。作為芷江的一個偏遠鄉村,經過近幾年建設,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無不彰顯美麗鄉村建設的魅力與作用。
鄉村振興離不開村支兩委這個“主心骨”
說到村里的變化,村民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到:“如果不是村支兩委干部和黨員帶頭,我們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幾年前,這個距縣城42公里,區域面積12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擁有222戶729人的偏僻村莊給人的印象是“交通閉塞、經濟落后,觀念守舊、環境臟亂差”。
為什么新莊村給人的印象這么差,作為市人大代表和村支部書記的曾凡雙一語道破了原委:黨員干部不帶頭,全村群眾人心不齊。
老黨員龍溪炳指著村為民服務中心門前的村級道路告訴筆者:“如果不是村黨員干部的帶頭和全村群眾齊心努力,這條4.7公里的路現在不會變成水泥路。”在2015年以前,作為村級主要道路一直是泥巴路,鄉黨委政府多次決定硬化這條路,因群眾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斤斤計較加之村黨員干部不帶頭、矛盾協調不到位造成無法順利開工,群眾怨聲載道。
2015年初,縣里確定大樹坳鄉新莊村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在省開發行和縣直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決定拓寬、硬化新莊這條主要村級道路。
“一條路都修不好,還談什么發展?”一些群眾紛紛議論道。
村民的質疑如當頭棒喝,村干部和26名黨員莊重承諾:凡事涉及村級發展,無論大事小事黨員干部必須帶頭。受夠了泥巴路之苦的村民,在村干部和黨員的帶動下第一次齊心協力辦成了一件大事。當年11月新莊村級道路終于從泥巴路變成水泥路,村組干部和群眾都體會到了“只有黨員干部帶頭人心才能齊”的道理。于是在黨員會上村支部書記曾凡雙鄭重提出:“在推進鄉村發展上,村黨員干部要發揮帶頭作用,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對此,為用好政策,村黨員干部帶頭學習,主動上門宣傳;為抗擊洪災、冰災,村干部和全村26名黨員帶頭戰斗在第一線;為脫貧致富,先后有6名黨員自己出資金帶頭建大棚刺葡萄實驗基地;為建好村組公路,黨員干部帶頭做好家人工作與村里簽訂征地協議……正是這一次次的帶頭,村民將村黨員干部視為“主心骨”,有什么事主動找村干部商量,有什么建議及時向村干部提,鄉村建設的合力逐步形成。
鄉村振興離不開基礎建設的持續發力
“改善基礎設施是鄉村建設當務之急。”村主任田年發 認為,鄉村建設必須堅持“基礎先行”的原則,注重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
“修路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在省扶貧工作隊進駐新莊的第二天,村支兩委在匯報時如實地陳述著新莊貧困落后的現狀。兩年多的時間里,在省扶貧工作隊、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干部、黨員帶頭,全村參與,充分發揮團結合作、樂于奉獻的精神,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全村12公里的村組道路全部拉通、全部通車。全村不僅實現了打通“最后一公里”,還實現了“道路入戶”的目標,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以前家門口的路是泥巴路,雜草叢生,自己走路不小心都會摔倒,更別說通車了。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買東西、賣東西方便多了。”才買了一輛新秒包車的村民笑著對筆者說。不僅是路通了,路好了,就連新莊村年老失修的灌溉水渠也修繕一新,一渠清水歡快的灌溉著200 余畝的田地,村民們肩挑手提澆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在大力促進農村公路及水利建設的同時,新莊村又把目光盯在了居住環境的改善上。為了讓村莊靚起來,該村充分利用脫貧攻堅的契機,在兩年時間內完成全村160戶房屋風貌改造,3公里防護堤綠化,修建了510平米的便民活動中心,在村主干道安裝了100盞太陽能路燈,村通訊、互聯網、有線電視全部拉通,入戶率達90%,新莊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青山綠水,白墻灰瓦,在村委會和黨員干部的帶動下,新莊村人自己動手改廚、改廁、改水、改電。老黨員張紹喜擰開鋪著白色瓷磚廚房里的水龍頭,一股清澈的水流嘩嘩流出,他高興的告訴筆者“現在我們家家戶戶喝上了放心安全的自來水,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惠。”據統計,全村222戶全部安裝了自來水, 2016年底全村農網改造全部完成,村民們 “燈下摸黑”的日子徹底結束了……水、電、路等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為新莊村發展奠定了基礎。
改善村莊面貌的同時,新莊村更注重環境衛生保護。該村共選配了 8名保潔員,專職清掃村組道路衛生,在全村8 條道路上修建固定垃圾屋 12 個,村民自行在房前屋后擺放了垃圾桶,實現了垃圾定點存放、定期清理。同時,通過實行了“門前三包”制度,責任到人、責任到戶,不僅增強了群眾的環保意識,還提升了全村老百姓的文明素質。現在無論是田坎小路,還是入村入戶的水泥路,無論是流動的小溪,還是靜默的池塘,我們始終不見垃圾的蹤影。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做支撐
產業興旺才能增加農民收入,才能筑起鄉村振興的基石。
在采訪中,大樹坳鄉鄉長楊國洪介紹,全鄉實施產業帶動,變化最大的當屬新莊村。該村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村,過去村民主要依靠農業種植或外出務工為生,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民收入低。
高山刺葡萄是該村的傳統產業,近年來這個老產業遇到了新問題,品質受人質疑、產量不穩定、價格上不去、市場滯銷,葡萄價格最低賣到5角錢一斤,連成本都收不回,群眾紛紛提出要砍掉刺葡萄換種其他農作物。
見此情形,2016年村里成立了以村長為主負責的綠佳特色水果專業合作社,開始擔負起該村產業發展的重任。為提高刺葡萄品質專業合作社派人到市縣農業局尋求“良方”,專家建議要扭轉被動局面,必須采用生態的大棚避雨種植新技術。在專家指導下,村支部書記和村長帶領4名黨員率先用新技術建起了6畝大棚避雨刺葡萄實驗基地,當年實驗基地的大棚避雨刺葡萄畝產6000斤,市場批發價每斤2.3元,平均每畝增收7000多元。實驗成功后,群眾看到了希望,紛紛要求加入專業合作社學習新技術。如今,該村共搭建避雨刺葡萄大棚200多畝,露天葡萄350多畝,總產量達250多萬斤,先后有123 戶農戶加入了綠佳特色水果專業合作社。
種植規模提上去了,如何打開銷路,將刺葡萄換成真金白銀?綠佳特色水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跑懷化、趕長沙,一家一家超市地問,一家一家企業的推銷,歷經半個月的時間,憑借過硬的品質,合作社先后與懷化市內15家超市、10家酒莊以及一家企業達成長期購銷合作,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的產銷運作發展模式逐步形成。據統計2017年底專業合作社先后幫助銷售刺葡萄100多萬斤,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 700多元,大棚避雨高山刺葡萄成為山鄉群眾脫貧致富的“綠樹銀行”。
在采訪中,村長看著滿山的葡萄大棚信心滿滿的說,我們村的刺葡萄味甜、多汁、經過SGS檢測一年只打三次低度農藥的刺葡萄農藥殘留指標符合直接食用標準,是釀制高檔紅葡萄酒最好的原料,目前有中建程方公司、湖南省唯楚果汁酒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與新莊村有合作意向,如何將產業鏈延伸,為打造 “葡萄酒特色小鎮”,做好發展鄉村旅游這篇大文章,現在成了新莊村的新課題。
“村里沒收入什么事都辦不成”這是該村村干部 的真實感言。新莊村以前集體經濟一片空白,村支兩委面對村民的提高公共服務訴求經常捉襟見肘。為實現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打破了零收入的歷史,村支兩委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在省扶貧隊、省開發行和縣后盾單位的指導幫助下,2016年在該村建設全縣第一個光伏電站項目。該項目由省發行投資,分兩期建設,總投資為近130余萬元,電站總容量為190kw。2017年底村光伏電站建成并實行并網發電。預計2018年可以實現發電19萬度,供電收入近18.5萬元。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給該村建設提供了底氣。村文書自豪的說:“從今年開始,我們村將供電收入的40%用于公益事業,60%用于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和繳納新農合保險。”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風文明的滋養
產業發展了,生活富裕了,新莊村的人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如今,到農家書屋借閱圖書,到文化廣場跳廣場舞,到便民活動中心下棋……已經成為該村村民勞作之余的悠閑生活新常態。
為了營造“人人為村,村為人人”的積極氛圍,新莊村開創性建立了積分管理制度, 將每一位村民登記造冊,實行積分管理,對孝順父母,妯娌和睦,村民互幫互助等好品德、好行為進行加分獎勵,對不講衛生,酗酒打架,損人利己等不好的品德和行為實行扣分通報,村民的積分每年年底進行排名公示,對于品行道德好村民進行表彰獎勵。同時,每年在全村范圍內開展一次“好婆婆”、“好媳婦”等一些村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評選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目前,“忠孝、感恩、和諧”已成為該村道德新風尚。
鄉村振興離不開縣委政府的科學引領
鄉村振興是我們黨在推進現代化發展的偉大創舉。據悉,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芷江縣委先后多次進行了專題研究,3月6日,縣委政府組織召開了由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參加的全縣農村工作會議,會上縣委書記曾佑光就芷江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部署,會議亮點就是制定下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全縣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目標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具體的要求任務。采訪中,新莊村黨支部書記無比興奮的告訴筆者,在縣委政府制定下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意見》中,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大樹坳鄉新莊村,特別是要把我們村的葡萄作為農業品牌進行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推進深加工,我們打心眼高興。.
正所謂“好日子是一點一點干出來的”。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藍圖已繪就,從對新莊村的采訪調查中,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農村的發展希望,我們相信有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人們所期待的鄉村振興不再遙遠。
來源:芷江人大
作者:趙建軍 楊雁冰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