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會同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專題聽取和審議縣人民政府《關于2017年全縣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以及2018年環境保護目標計劃安排的報告》。會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唐德勝代表縣人民政府進行了工作報告;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縣人大代表就報告的內容和全縣環境保護的狀況開展了認真的審議。
會議認為,2017年以來,縣人民政府堅持以創建全國生態名縣為目標,大力推進生態建設。采取了積極落實生態規劃、積極爭取生態轉移支付資金、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制定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強化監察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兩法銜接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環保宣傳等措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較好地完成了2017年度環境保護目標任務。
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縣人大代表認為,我縣環境保護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個別領域的環境問題仍然突出,如我縣城區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為五級,評價等級為差;全縣“大環保”的工作機制還未真正建成,環保執法工作協調難度大,各職能部門合力不足和各自為政情況仍然存在;城區揚塵現象比較突出,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大,部分監管還不到位;農村環保投入不足,垃圾處置周期過長,農業面源污染較重等。
就做好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完成2018年度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完善“大環保”工作機制。縣人民政府要堅持環保工作“一月一研究”,聽取匯報、分析情況、協調矛盾、解決困難,每個月解決好幾個具體問題。在環保執法方面,政府要牽頭、部門要主動、鄉村要配合,加大聯合執法工作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聯合查處。各相關審批單位要把好入口,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發展規劃和市場準入標準,對于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堅決不批,堅決杜絕污染項目建設。
二、加強環保隊伍建設,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大對環保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要充實一線執法和監測技術力量。加大環保法律法規和環保知識的宣傳,加強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環境監察。加強對環境污染源進行定期不定期監測,并將監測情況采用一定的形式在一定范圍公布接受公眾監督。對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染問題,要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執行處罰或依法關閉、取締,以零容忍的態度和鐵的手腕樹牢生態環境保護紅線。
三、切實解決一些群眾反映突出的污染問題。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規范畜禽養殖規模,科學合理處置養殖廢棄物,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開展改廁和糞污治理等。切實治理好城區交通、生活噪音及餐飲油煙污染,加強對建筑工地及渣土運輸的車輛的監管,減少空氣揚塵污染。
來源:會同縣人大辦
作者:林祎軍 趙春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