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們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態度,圍繞全市各項工作大局,關注社會熱點,傳遞百姓聲音。截至1月5日上午12時,代表共提出建議461件。按照市人大常委會《關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處理辦法》,這些建議將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交相關部門辦理。
大會收到1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一件,即由龍建播代表等25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推進千里湘江第一灣景區5A級建設的議案》,歸為教科文衛類。經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審議,建議轉作重點處理建議批評意見。
本次大會采用網上提交的辦法接收和處理代表建議,這種方式能及時發送受理信息,及時與代表溝通交辦情況。代表提出建議461件,按代表團分:湘潭縣代表團152件,湘鄉市代表團148件,韶山市代表團17件,雨湖區代表團92件,岳塘區代表團52件;按承辦單位分:黨群系統17件,人大系統2件,政府系統438件,市中級人民法院3件,市人民檢察院1件。承辦建議數量排在前五位的部門分別是:市水務局75件,市交通運輸局68件,市教育局40件,市國土局23件,市公安局22件,共228件,占建議總數的49.4%。
代表們所提建議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呈現以下特點。
緊貼基層重民生。改善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加大農村水利建設投入、加強民生項目建設、改善基層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建議,達到164件,占建議總數的35%。受到特大洪澇災害影響,水毀公路建設、水利設施維護等方面的建議增多。社會保障、交通安全、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事關人民群眾福祉的民生問題也是建議關注的重點,如《關于完善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的建議》《關于加強對水稻種植合作社的扶持 確保農業靠優質增加效益的建議》《關于實施農村中小學校“廁所革命”的建議》等。
圍繞熱點重轉變。代表們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當前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針對事關湘潭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具體有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小交通”到“大交通”的轉變。今年代表提出的建議立意更高,視野更廣,不再局限于村道修繕之類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在對接國省項目、優化交通規劃、方便群眾出行等方面建言獻策。如:《關于提升湘潭至韶山城際交通廊道的建議》《關于為湘鄉市人民爭取長株潭城際鐵路的建議》等。二是從硬件投入到軟件提質的轉變。教育問題一直是代表關注的熱點,過去代表對教育設施改善、基礎教育投入方面關注度高,今年代表非常關注農村基礎教育、幼兒學前教育等問題,在學生心理教育、營造精神家園等方面建言獻策。如《關于推動農村學前教育的建議》《關于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等。三是從基本生活保障到美好生活品質提升的轉變。今年代表除繼續關注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城市管理外,更多地關注小區物業管理、高層住宅電梯維護、小高層住宅加裝電梯等內容。如《關于實施湘潭市和諧幸福居民小區建設工程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小區物業管理的建議》《關于在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的建議》等,更多地體現了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深入調研重質量。本次大會,代表更加注重建議提出的質量,前期工作更為扎實,調查研究更加深入,建議質量有明顯提高。代表們為大會期間提出高質量建議作出了精心準備,會前32個代表小組紛紛開展了專題調研,推動調研成果落地落實。不少建議不僅反映情況準確,而且分析闡述深入具體。如《關于推進千里湘江第一灣5A級示范區建設的建議》《對湘潭市餐廚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的建議》《推進鄉村全域旅游 打造產業休閑引領的建議》等。大部分建議詳實具體,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切實可行,建議質量較高。
來源:湘潭人大
作者:谷桔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