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立足湘潭,如何實現?兩會期間,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一主題,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不說空話、套話,紛紛出實招,獻實策。
劉克斌代表認為,應該通過綜合引領把農村經濟做大做強。發展鄉村產業振興戰略,關鍵是要做好綜合引領工作。比如,目前湘鄉有油茶林8萬多畝,但大家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影響力也不夠大。現在有很多產業面臨類似的問題,如果政府能牽頭,引導大家抱團取暖、優勢互補,就可以打造出更有影響力的品牌,達到利益的最大化。與此同時,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及推廣。科技就是生產力,做好農業科技文章必定能為鄉村產業科技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關鍵在于推動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吳滔滔委員認為,我市農業發展雖來勢良好,但制約發展的瓶頸要素也多元化,如大宗農產品產業化程度低、農業產業體系不健全、品牌優勢發揮不強、農業園區示范帶動效果不佳。他建議,湘潭農業發展要突出地方特色,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功能分區,合理利用資源;加強政策引導,壯大產業規模;深化產業分工,促進產業融合;加強質量管控,做強特色品牌;加強人才培養,提升科技含量。
“‘大美湘潭’也包括美麗鄉村,建議我市大力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譚俊岳代表說,首先應該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將向外引入工商資本和農民投入自身資源兩種方式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比如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依托當地資源引進了自來水、檳榔廠、娃娃魚養殖、優質稻種植4家企業,當地村民每年的勞務工資達1000多萬元。在國家投入的基礎上,村民自籌部分資金,當地山塘、道路等基礎設施也得到大幅度修繕。其次, 公共財政要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建立健全相關財政保障制度;要注重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市反哺農村;要形成黨政一把手親手抓工作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來自基層的熊煉秋委員則呼吁切實推進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市民下鄉的“三鄉工程”,盡快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他提到,要加快土地確權發證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搞好農村房屋確權,將農村資產變資本,實現農村資產零閑置。應鼓勵能人、企業、市民興辦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村土地流轉,吸收農地農房入股,開展鄉村全域旅游,采取“互聯網+”方式,帶動農村產業升級轉型等。
來源:湘潭人大
作者:徐美 谷桔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