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基地
黨的十九大,為黨和國家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描繪了藍圖,奏響了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磅礴旋律。總書記報告中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論斷、重要部署,則是這首旋律中最為亮眼的法治音符,我們要深刻領會其中的精髓要義,更加自信踏上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奮力譜寫法治中國實踐新篇章。
新時代標注法治中國
實踐新刻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法治不僅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實踐。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新時代的重大判斷,為當前和今后的法治中國實踐界定了深刻的時空背景,提供了根本的行動依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法治為保障民權、化解民憂、改善民生,如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提供一個公平正義的制度環(huán)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更要求我們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激發(fā)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勃勃生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其它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途徑。
新矛盾驅動法治中國
實踐新突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給出了法治實踐的歷史坐標,新矛盾指出了法治實踐的突破方向。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發(fā)展、物質豐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更多聚焦于對平等、公正、自由、法治、公平的向往,聚焦于對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人民有所呼,法治有所應。應準確把握當前新的社會矛盾,以公權利的限制來保障私權利的實現,以普遍、明確、可預期的法律來塑造良好社會秩序,以法律的制度性保障來促進民眾的公眾參與需求,以經濟發(fā)展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jié)器的法治作用來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以實現法治中國實踐新突破,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推進。
新思想引領法治中國
實踐新航向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期指導法治實踐、引領法治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黨的領導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總保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guī)治黨有機統(tǒng)一是推進法治中國實踐的總布局。總保證、總目標、總布局的具體規(guī)定體系化地豐富了全面依法治國思想,深化了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總體思路,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實踐。
新使命開辟法治中國
實踐新境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立足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治理占全球1/5人口的文明大國,帶著這樣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也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治理挑戰(zhàn)。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我國實際出發(fā),把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發(fā)揮政治優(yōu)勢,遵循法治規(guī)律,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最終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執(zhí)筆:肖 霄)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肖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