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山鎮地處資江河畔,多個村(居)地勢較低,是此次冷水江洪災的重災區。從6月28日至7月3日凌晨,連續的強降雨,持續上漲的洪澇水位,讓美麗的“夢里水鄉”麻溪村成了一片汪洋,大量的村民被迫進行安全轉移。不過在受災村民臉上,并沒有絕望,小到5歲的孩童,長至80多歲的老人,都在積極的進行轉移,忙而有序,因為在村民心中,有一群人民利益的堅定“守護神”--人大代表。
迅速行動,動員宣傳走在前。自金竹山鎮全面啟動抗洪搶險應急預案以來,各村(居)黨組織迅速行動,組織黨員、村民小組長、民兵成立應急分隊和巡查小組,轄區內的市、鎮兩級人大代表成為當然的應急搶險人員。全天候24小時進行輪值輪守每兩小時對地質災害危險區、水庫堤壩、河堤巡查一次。做好提前預警,及時對地質災害危險點和洪水淹沒地區居民進行轉移。7月1日,得到市防汛辦發出的洪水水位還將上漲2.5米的消息后,迅速擴大安全轉移范圍,在3小時內將150余戶近600人安置到位,累積轉移人數達到228戶880多人,面對洪水水位的持續上漲,確保了零人員傷亡,保證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迎難而上,參與救援不怕苦。7月1日,金竹山境內迎來特大洪峰,新田、麻溪兩村的出入交通全部被中斷,重災區麻溪村成為孤島。面對嚴峻局勢,金竹山鎮應急分隊,在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領下,由熟悉地形的鎮人大代表張德中帶隊,克服困難,另辟蹊徑,翻越荒山墳地,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麻溪村開展救援。為最大程度的減少群眾損失,黨員干部、人大代表全力搶救物資,能搬的就搬,搬不動的拆了搬,拆不了的就盡量移到高處,發揚為民服務本色,想方設法為村民轉移貴重物品、生活物資,從他們疲憊而堅毅的眼神中透露出一名鎮村干部和市鎮人民代表的責任和擔當。
舍小為大,以村民利益為重。全面抗洪搶險以來,許多黨員代表、人大代表和村干部成為救援中的主力,多天連續作戰,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市人大代表張康生自己家的地下室早就已經進水,卻無暇顧及,在7月2日清晨轉移村民歸來時,卻發現自己年邁的父母已經被困在了自家2樓。鎮人大代表李白玉家本來就處于低洼地帶,家有船只,面對洪災的壓力,家里人多次打電話催促其盡快回家轉移財產,而李白玉代表用簡短的幾句話做了安排后又繼續投入到救援其他村民當中。周后芳、張德中等鎮人大代表成為應急救援的后勤人員,不管白天黑夜,給應急隊伍和老百姓送吃、送喝,忙前忙后。
全鎮轄區內的61名市、鎮人大代表全程奔走在抗洪一線,面對洪水猛獸,他們不懼危險,沖鋒在前,無私奉獻,在這次抗洪搶險中,他們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踐行“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做好了人民的守護者。
來源:冷水江人大
作者:吳超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