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思勤學,不恥于問。問,是叩開心靈坦誠交流的溝通方式;問,是汲取他人智慧豐富自我的完善過程;問,更是增進了解吃透實情的工作方法。龍山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倡導做好“問”這篇文章,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情于民,問出了真情,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
堅持問需于民,冷暖入微察民情
民之所急,是公民對國家和社會在政治、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最直接要求,也是事關群眾生產生活冷暖疾苦的最現實民情體現。什么是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必需呢?桂塘鎮苦達嶺村是一個地勢較為偏遠的貧困村,長期以來,連接該村的公路是一條路基狹窄路面抗洼不平的土路,自2014年以來,縣人大常委會掛聯幫扶該村,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余佳祥、副主任李開進先后數次帶隊深入該村,在了解村民們的具體需要后,協助該村解決了公路、飲水和留守學生等幾個最現實難題。如今,隨同幾名縣人大代表再次走在通往該村平整的泥碎泥面上,耳聽著村民們的連聲夸贊,感受著我們的人大代表因為解決了群眾所必需后的那份尊重,心頭別提有多高興了!“晏主任,縣城讀書太擠了,七八十個學生一個班,你是人大代表,幫著呼吁修幾所學校”。縣人大代表晏敬龍隨即深入學校及有關部門開展調研,聯合其他12名代表在縣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調整縣城區教育布局的議案》,該議案得到了大會主席團的支持,并經大會表決通過。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決定投資13億元,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全面完成”的總體目標實施城區學校布局調整,新建學校11所、擴大2所和改建5所,新增高中學位3035個、初中學位6500個、小學學位14085個和幼兒園學位1800個。在議案建議辦理督辦會上,人大代表李洪珍激動地說“沒想到一件議案幫助解決了一個大問題,老百姓以后不再為孩子讀書發愁了。”
堅持問計于民,群策群計聚民智
龍山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地理位置偏遠,交通狀況落后,如何從貧困落后的境況中實現發展上的飛躍,不僅龍山縣的干部在苦苦思考探索,龍山的群眾思考嘗試也更重,更深。在同當地群眾座談中,表達了極大的關注熱情,建立與交通環境相匹配的物流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堅持交通引領經濟發展戰略,加快鐵路、高速大通道建設,推進縣域綜合交通體系建設。2014年12月,黔張常鐵路(龍山段)開工建設。2016年9月,龍山縣至永順縣高速公路全線竣工通車。以龍鳳融城為平臺,聚力打造州域北部重點經濟發展“引擎”,培育龍山形成州北域部重點經濟區。在精準扶貧上,縣人大常委會動員和組織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精準扶貧戰場,有力推進了中央扶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兩年來,全縣人大代有共提出涉用脫貧攻堅建議議案36件,并到了有效的辦理;組建代表小組22個,開展小組扶貧專題活動40余次;全縣1700名縣鄉人大代表與28個貧困村、2036戶實行了結對幫扶。縣人大代表彭清東在村里設立獎學金,對村里每位考取大學的新生予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資助,2017年對自己聯系對象王惜花資助了2000元,幫助她實現實了大學夢。張蘭平代表充分發揮地理條件和優勢,引導當地農民發展稻魚產業,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及養羊合作社,帶動51戶貧困戶脫貧。
堅持問情于民,完善好保障機制
暢通渠道、搭建平臺是問情于民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服務保障的有力抓手。各代表小組把人大代表的姓名、職務、手機號公示在聯系群眾名單上,要求各級代表固定聯系群眾10名以上,每季度必須有一次面對面活動,讓群眾有話愿意講,有情愿意訴,打通了代表聯系群眾、群眾聯系代表的雙向渠道。在培訓方式上,縣鄉人大依據代表聯絡室和村活動室對代表進行輪訓,確保每位人大代表每年至少能受訓2次;培訓內容上,除法律知識外,還加強對代表的調研寫作、涉農政策等方面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同時組織代表外出考察學習,調動代表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其履職能力。2016年以換屆為契機,龍山縣全配齊配強了鄉鎮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和人大專干,有條件的地方配了鄉鎮人大副主席。縣人大常委會增設財政經濟、法制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三個專門委員會,設立了信息中心、信訪工作辦公室,聯工委在實現“一正一副”的基礎上新增正科級干部一名。升級改版了縣人大常委會門戶網站、“代表聯系群眾工作室”和“人大代表聯系群眾之家”。鄉鎮人大工作經費、代表活動經費和無固收入人大代表發放履職補貼經費都納入了縣財政預算,實現了“有機構管事、有人員辦事、有經費做事”的良好局面。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