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通篇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報告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報告多處突出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要求全黨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標,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人民立場、鮮明的民本情懷和深厚的民生情結,為新時代的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不斷夯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解決溫飽問題,實現全面小康之后,人民對生活水平的需求已經從物質文化需求轉換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和新時代保障改善民生的著力點,主動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人們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報告強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要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不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實現整體脫貧。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兜住民生底線,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基本需求滿足之后,人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對平等發展的權利的要求日益強烈,希望建成一個公正的社會。報告提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問題亟待解決。要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要分好蛋糕,解決好分配不公正的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著力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破除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機制弊端,促進競爭公平有序,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堅持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通過改革努力建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報告在談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和保障改善民生等多個地方,都多次指出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有需求的全面發展,有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實現共同富裕、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標志,是新時代民生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追求。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滿足人民各層次的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報告既從宏觀上提出了新時代民生工作的指導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論斷,又從工作抓手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民生舉措,無論在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還是教育、扶貧、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新部署,民生工作的定位更高、要求更新、分量更重、措施更實。這些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實事,描繪了新時代民生發展的美好前景,也是我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點和切入點,人民群眾對此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人社部門是重要的民生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關于新時代民生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忠誠履行職責,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扎實做好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勞動關系、人事人才、為民辦實事等各項民生工作,推動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見效,奮力開創新時代湖南人社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賀安杰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