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大新聞宣傳既是對黨的主張的生動詮釋,也是對人民心聲的真實反映。要做好地方人大新聞宣傳工作,應把好“四個度”,更好地擔負起傳遞民聲、表達民意、紓解民怨和匯集民智的重任,讓民主法治建設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宣傳深入人心。
關注“熱度”。新聞的熱度取決于受予面,又有閱讀、討論、轉發的人越多,新聞才會越熱。面對新媒體受眾面廣、傳播快和及時的新要求,人大在立法、監督等方面的宣傳熱度顯得至關重要。而發現和研究判“熱”點所在,正是寫出熱新聞的前提,如果勤下基層解民情,深入生活貼近群眾,從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去提煉能夠反映人大工作,同時具有新意的新聞題材,形成新聞線索,再通過深入追蹤,還原新聞事實,就容易引發讀者的互動與持續關注。如在修改、制定法律法規征集意見座談會這類報道中,如果增加一些立(修)法背景介召、公民關注的熱點、專家爭議的難點及主流意見選摘等,就能很好地引導讀者去關注、理解該法律與自己或身邊人有著怎樣的關系,也才能引發其主動去思考和討論建言。
拓展“廣度”。要拓寬人大宣傳的視野和領域,使宣傳的內容、對象、途經和形式具有廣泛性。既要宣傳人大自身工作,也要宣傳“一府兩院”與人大有聯系的重要工作。除了人大會議的宣傳報道外,人大工作可以宣傳報道的內容很多,題材非常廣泛。閉會期間可以從以下三個渠道去挖掘,發現人大新聞的宣傳題材: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中去思考,挖掘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積極參與、開展工作和實施監督等方面的新聞題材;從人大常委會日常開展的視察、檢查和評議,以及代表議案和建議的辦理等工作中,去篩選能夠反映人大工作,具有新意的新聞宣傳題材;從人大代表履職中去發現新題材。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是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新聞寫作的重中之重,要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去搜尋。
加大“力度”。要不斷推進理念思路、方式方法、載體手段和機制創新,加大人大宣傳工作的力度,不斷提高人大工作水平。要在鞏固提升廣播電視和新聞網站等現代傳統媒體開展人大宣傳的同時,大力運用微信、微博和手機用戶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加強各類新平臺終端建設,實現全媒體的融合互動發展;要加強與當地黨委宣傳部門及各新聞媒體的有效對接,健全定期聯系、新聞通氣等工作機制,主動為他們提供素材,創造條件,搞好服務,要造就一支精干的人大新聞宣傳隊伍,建立新聞宣傳單位與人大代表的聯系機制,鼓勵、支持和引導代表通過新聞平臺發表意見、反映民意、依法監督和展現風采;要加強組織策劃,通過組織專訪、現場直播與網民交流互動等形式,不斷提升宣傳報道的頻率和報道質量,傳遍人大聲音;要豐富報道內容和刑式,善于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動漫和圖表等生動形式傳播人大信息,使人大宣傳工作更加鮮活生動,更富有親和力、吸引人和說服力。
挖掘“深度”。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報道的基本方法,要處理好新聞事實與理性思考的關系。要想克服程式化、一般化和概念化的弊端,深化報道內容,就必須在完整、準確和及時地搞好程序報道的情況下,從豐富的人大工作中發現傾向性、典型性問題,抓住要害,以小見大,認真提煉和把握主題,使宣傳主題得到更集中、更深刻的體現,從而寫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作品;在新聞題材上,人大工作可喻之為新聞“富礦”,比如,常委會開展的各項監督工作、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人大代表的審議發言等都是難得的新聞素材,只要深入進去,由點及面、由面及點的雙向思維,把嚴肅的會議、莊重的活動寫深寫活,寫出有新意、有吸引力的好作品;要努力尋找人大工作的亮點,要善于抓住感人的細節和豐富的心里活動來突出和表現主題,善于用穿插、倒敘等寫作技巧引人入勝,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人大新聞宣傳的價值和目標。要以可讀性為指引,用心講好“人大故事”。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