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對于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保障地方財政正常運轉,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冷水江市人大常委會根據我市實際情況,督促市人民政府不斷探索政府債務管理新機制,努力做好“建、化、控”三篇文章,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潛在的財政風險,提升債務管理,充分發揮政府債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一是建章立制。先后研究出臺了《冷水江市政府性債務管理實施細則》《冷水江市政府存量債務清理甄別工作實施細則》《冷水江市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冷水江市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的試行辦法》《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的通知》等一系列操作性文件,嚴禁違規舉債、違規擔保,對債務進行實質性的管理和監督,開設政府債務償債資金和置換資金專戶,安排專人、設立專賬對債務償債資金和置換資金進行核算管理。
二是化解存量。對全市政府債務進行了見人、見賬、見物、逐筆、逐項的核對,真正摸清了全市的債務家底、債務結構、債務資金的真實投向,為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制定科學合理的償還計劃,積極培植財源,努力克服財力困難,多渠道、多形式解決還本付息資金來源,及時足額的償付到期政府債務本息。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債務置換,置換后及時在系統中核銷相應的債務項目,對每一筆完成置換的債務建立臺賬,全面記錄債務的發生、置換、核銷過程。并將已置換的債務項目、額度、相關協議文本等信息按省廳要求在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公開。
三是控制增量。加強對政府債務的動態管理,嚴控新增債務,嚴格從“兩個管死、一個管住”下手:管死財政借錢開支,嚴禁財政借錢用于非生產性非建設性開支;管死單位擅自舉債,取消行政事業單位的舉債權;管住負債搞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建設,要求量力而行。堅決做到超過限額不舉債、超過警戒線不舉債、超過財政承受能力不舉債,堅決杜絕違規“踩邊”舉新債。積極運用PPP這一重要融資渠道,建立了聯合辦公機制,組建了PPP專家庫、招標代理機構庫、PPP項目庫,將推進的PPP項目的支出責任全部納入預算,且以其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占比不超過10%為底線,既能合理控制政府債務,又能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來源:冷水江市人大財經委
作者:楊丹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