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開放 時不我待
——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系列評之六
湖南日報評論員
當今世界,開放大潮奔騰不息。開放,已是湖南順應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選擇;開放,已成為湖南加快崛起的必由之路。
積極擁抱全球資本,造就了今天湖南令人矚目的成就。敞開開放的大門,1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紛至沓來,資金、技術、管理、人才、資源等生產要素源源不斷入湘;踏著開放的鼓點,湘企紛紛走出國門,融入世界。挺立開放潮頭,湖南急起直追、后發趕超,經濟體量邁入3萬億GDP俱樂部,綜合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一批“湖南造”享譽全球。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今天湖南的繁榮。
當下,全球經濟仍處于不均衡緩慢復蘇期,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期,我省也面臨著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產能過剩等問題。突破發展瓶頸,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唯有擴大開放;在全方位開放與深度開放中,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擴大開放,東風勁吹。“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新戰略,為湖南擴大開放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在以時間距離重塑現代空間的新時代,處于“一帶一部”的湖南,挾通江達海、聯通世界的綜合交通優勢,從“開放腹地”一躍成為“開放前沿”,開放崛起,盡得天時、地利、人和。面對全國你追我趕、萬馬奔騰的競爭態勢,湖南唯有快馬加鞭、奮勇爭先,對外開放才能實現更大作為。
擴大開放,永無止境。跳出湖南看湖南,把湖南放在全國乃至全球坐標來考量,我省對外開放任重道遠。盡管這幾年湖南外貿急起直追,形勢喜人,但眼下我省經濟外向度仍然偏低。2016年,湖南進出口規模僅占全國的0.6%,外貿依存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居中部倒數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3個縣市區、7個省級園區進出口為零;19個縣市區、69個省級園區利用外資為零。顯然,開放型經濟仍然是我省發展的短板。
其實,我省開放的潛力與優勢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目前我省綜合保稅區與出口加工區數量排中西部第一,但平臺效益相形見絀。2016年我省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總額不到20億美元,而河南僅新鄭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就達500億美元。
再不擴大開放就晚了,再不急起直追不行了。全省全方位對外開放沖鋒號已經吹響。日前,全省開放崛起的頂層設計、政策支撐和考核激勵方案已經出爐,與5大行動方案、5大重點項目,構成全省開放崛起戰略構架。擴大開放,實干為先,只要沿著開放崛起“路線圖”踏實前行,湖南必將成為內陸開放的高地、投資的洼地、項目和產業的集聚地。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湖南日報評論員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