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金含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當天來到冷水江市錫礦山地區視察時拍的照片,綠油油的青草連成片、茁壯成長的樹苗直往上竄,廢渣被集中存放和處理,礦區披上綠裝,廢渣堆成為綠地,引得圈內朋友紛紛驚呼、點贊。19至20日,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主任(黨組)會議成員、部分常委會委員來到錫礦山視察調研,通過走訪、親身體驗,了解該地區環境綜合治理現狀,為改善和促進該地區建設進行指導和建言。
現場走訪重上錫礦山
“還記得,1983年第一次上錫礦山時的場景,滿目蒼夷、千瘡百孔、塵土飛揚,爐渣堆積、土壤污染、空氣刺鼻、山頭石漠化”。在去往錫礦山的路上,楊金含回憶起24年前,第一次來到錫礦山時的印象,這也是大多數人記憶中的錫礦山。
沿著盤旋的山路,繞過一道道山崗,帶著曾經的記憶,帶著對現狀的憧憬,婁底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來到了錫礦山的山頭。
“炭家灣片區歷史以來由小銻品企業堆積了大量含銻、砷等重金屬廢渣,安全隱患巨大,該片區治理工程自2015年8月啟動以來,共治理廢渣201萬噸,生態恢復784309平方米”。站在炭家灣片區的生態修復草坪上,主任會議成員一邊聆聽講解,一邊查看周邊環境的變化,感嘆礦區的生態破壞之嚴重、治理任務之艱難。
在七星居委會,主任會議成員來到生態修復造林現場,對面山頭山高坡陡,已然被綠色覆蓋的滿滿當當,猶如一張綠色屏障,聳立在礦區對面。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石漠化嚴重的荒山野嶺,5年的變化讓這里重新披綠、煥發希望。
隨后,主任會議成員來到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砷堿渣無害化處理項目現場,走進處理車間,查看了解項目建設運轉情況。深入獅子山銻礦,查看獅子山銻礦廢水處理項目,并走進錫礦山展覽館,了解錫礦山的發展歷史、革命斗爭史、工人運動史和產礦冶煉工藝流程。通過今昔對比,察看治理項目,感受治理成果。
建言“會診”助力發展
圍繞如何加快錫礦山地區環境綜合治理,更好地建設錫礦山地區。婁底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和常委會委員們紛紛發言,各抒己見,出點子、謀思路,提建議、開良方。
“要科學治理,不斷提高砷堿渣處理技術,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工作水平;要研究好政策,對接國家、省各級在環保、經濟轉型、國企改革等方面的政策資源;要講求效益,環境治理也要講經濟實效。”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應良發表意見。
“將各類資源信息整合起來,作好‘治’‘美’‘富’三篇文章,既要將錫礦山地區用科學的方法治理好,也要將這個地區治理美,更要發展該地區的礦山旅游,真正轉型發展,讓當地能夠富起來。”楊金含建言。
“還是要在轉型上做文章,特別是要做好礦山旅游開發,將‘世界銻都’這塊牌子擦亮,將銻礦開采、選礦、冶煉等工藝再現,將當地的憶苦窿、碉堡、展覽館等資源整合,結合生態修復,讓人來了想來看,看了想宣傳。”發展礦山旅游,成為大家的共同意愿,也將是錫礦山地區轉型發展的最佳出路。
也有人對視察了解的情況發出了疑問,“材料上說12個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成,只看了一個,是否都已經全部啟動運營了?”“在礦渣上鋪膜,再覆土,種草植樹,是否科學合理?防滲薄膜能保持多久?”
針對這些問題,閃星銻業和冷水江有關職能部門、環保公司給予了現場答復和解釋,化解了疑問。
合力而為再造青山綠水
錫礦山地區采礦已有120余年,這些年來,經歷了清朝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錫礦山一度成為金山銀山的代名詞,在戰爭年代,隨著銻品價格的攀升,也紅極一時,鼎盛時期人口達到16萬人。如今,青山綠水早已遠去,金山銀山不再,任務和責任又落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還錫礦山一片青山綠水,還老百姓一片藍天白云也成為上級、各部門、當地群眾一個共同的期待,也成為這次視察的一個目的。
“林業部門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多方面給予錫礦山地區生態修復支持。”“環保部門將千方百計爭資爭項,協助規劃好冶金工業園,推動采選煉等技術的不斷更新。”參加視察活動的林業、環保、國土、發改等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紛紛出招,支持錫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建設。
“這次視察,將形成調研報告,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將積極向上級推介和協助爭資爭項。有關問題我們將帶回去,提請市委研究,并向婁底市人民政府專題交辦,著力推動問題解決。”婁底市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謝志雄對這次視察的成果進行了表態。
近年來,錫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已將4家采礦企業合并為1家,取締選礦手工作坊145處,冶煉企業由90多家關閉至8家,閃星銻業化工廠和鋅廠關停;5個廢渣片區綜合治理項目完成,對1370萬噸歷史遺留廢渣進行綜合治理,庫容6萬立方米的集中砷堿渣庫建成投運,12座廢水處理站已建成,督促涉銻企業建設煙氣脫硫設施,已建成2萬畝礦區復綠示范基地, 1萬畝防污抗污林,1萬畝林業基地......可以預見,在不久后的將來,青山綠水和藍天白云必將回到錫礦山。
來源:冷水江市人大
作者:吳超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