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以來,三湘大地正在掀起一場“史上最嚴”的環保問責風暴:截至5月13日,全省共責令整改2228家,立案處罰654家,罰款金額3464萬元,立案偵查80件,行政拘留80人,刑事拘留22人,約談864人,問責801人。這場環保整治風暴向社會傳遞出強烈的信號:在建設“美麗湖南”的歷史進程中,任何污染企業、任何污染制造者都不要心存僥幸。
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們推進改革發展的“剛需”。在物質貧乏、填飽肚子成為基本需求的年代,人們汲汲于發展生產,過于強調GDP指數,職能部門也把主要精力放在總量增長上,無暇顧及身邊的環境,即使知道有環保一說,也是把它當作將來的事情、別人的事情。然而,“奔跑”過后的人們回首曾經付出的代價,深感山清水秀、藍天白云的彌足珍貴。
山水是湖南最靚的名片,生態是湖南最大的資源。這些年來,湖南不斷提升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政治自覺,從建設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到打造“綠色湖南”;從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到建設生態強省,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積極成效。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對湖南而言,是建設“美麗湖南”極具推動力的契機。
這次環保整治風暴,不僅推動對環保領域一些沉疴的整治,更讓廣大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建設“美麗湖南”的決心,贏得了群眾的支持、擁護。但也有的企業心存僥幸,個別企業干脆關門“放假”,玩弄“緊急避險”的花樣,企圖蒙混過關。
必須提醒這些心存僥幸的相關企業,環保督察絕不是一陣風,環保整治力度只會越來越強,舉報環保違法的網絡也會越織越密,可謂“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從另一個層面說,在群眾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當下,一個環保過不了關的企業,注定走不遠、做不大;一個不重視環境保護的地區,其工作也難以得到群眾的認同。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朱永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