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五一節”里,一則暖心的消息足以讓勞動者充滿欣慰:永州市在全省率先實行全員參與式工傷預防,在安全生產投入增加40%的背景下,全市員工工傷保險知識的知曉率達到92%,安全管理組織架構逐步成型,一線員工報告工傷發生率較上年下降52%。
勞動創造財富和美好生活,勞動者推動歷史前進。正因為勞動具有如此崇高的終極意義,所以在禮贊勞動者的同時,也必須讓勞動者的權益獲得與時俱進的抬升。
毫無疑問,相比以往,一線勞動者的境遇已實現了明顯的進步:工作環境日益改善,薪酬待遇、工傷疾病等也有了制度性的保障。盡管如此,今天再次強調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和提升并非多余的廢話。因為,我們仍然面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甚至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條文詳盡的勞動者權益保護法規在某些單位還只是紙上談兵,節假日加班“三倍薪資”被當成“空頭支票”,因輕視職工工作環境、忽視安全生產制度而致傷亡的案例屢見不鮮,“血汗工廠”在個別地區仍然存在。
尊重勞動,不應是“一年等一回”的應景,更應當鮮明體現在每個普通的日子里,體現在平常看得見、摸得著的權利與待遇中。合理的工作時間、基本的勞動報酬、以不損害健康為底線的工作環境等基本訴求,是普通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底線。
勞動創造了文明,如何對待勞動者尤其是如何對待基層勞動者,又反過來檢驗著社會的文明程度。保證讓每一份勞動都能體現“勞有所得”“干有所值”的原則,就是對勞動者權益最大的尊重,就是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支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方上下傾力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沖刺脫貧的關鍵時期,同樣不要忘了在城市還有不少待遇不高、生活困頓的勞動者。對于他們來說:風雨不侵,衣食無憂,日有所進,就是他們揣懷的夢想,社會有責任用更完善的制度、更有力度的行動,為他們支起實現夢想的綠蔭。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朱永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