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報記者 朱寧寧
按照新環保法的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安排,受國務院委托,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今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與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
陳吉寧說,過去一年,環境質量在全國范圍和平均水平上總體向好,但某些特征污染物和部分時段部分地區出現惡化。比如,京津冀區域僅12月就發生5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局部地區污染仍然較重
報告從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生態環境和環境風險狀況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報告指出,空氣質量方面總體改善,但部分時段污染加重;重點區域繼續改善,局部地區污染仍然較重。河南、北京、河北、山東優良天數比例不到60%,山西、江西、安徽、陜西等省份優良天數不增反減,山西、陜西PM2.5濃度不降反升。
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基本穩定,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優良水質斷面增多,劣Ⅴ類水質斷面略有下降;水質改善不平衡,部分水體趨于惡化;總磷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在土壤環境狀況方面,我國農用地土壤質量不容樂觀,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在生態環境狀況方面,2016年完成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顯示,全國總體生態環境屬于“一般”,其中,“優”“良”縣域共1605個,一些地區生態資源破壞嚴重,生態空間被蠶食侵占,系統保護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環境風險狀況方面,全年共發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304起,同比下降7.9%。核與輻射安全可控,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穩定在萬分之一以下,核電機組運行性能指標位于國際同類機組前列。垃圾焚燒、化工、涉核等環境敏感項目選址建設和污染地塊處理處置日益成為輿情熱點。
加快建立實時監控系統
報告顯示,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2.6%、2.9%、5.6%、4.0%,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04.58萬輛,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環保量化指標任務均超額完成。
在加強環境立法與監管執法方面,配合完成環境保護稅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制修訂,配合修改完成《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持續開展環境保護法實施年活動。環境保護部對環境質量惡化趨勢明顯的7個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公開約談。環保執法力度明顯加大,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12.4萬余份,罰款6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和56%;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共22730件,同比增長93%。排查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64.7萬個,完成清理整頓61.8萬個,約占總任務量的95.5%。加快建立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建成由352個監控中心、10257個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組成的環保物聯網體系。
生態環保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完成16個省(區、市)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共受理群眾舉報3.3萬余件,立案處罰8500余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余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有力落實地方黨委政府和部門環境保護責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目前,河北、重慶率先實施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31個省(區、市)均已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環境治理基礎制度改革。《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總綱》等技術規范出臺,在吉林等7省(市)開展試點。
六個方面落實審議意見
2016年1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出審議意見,并進行專題詢問。按照有關要求,環保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認真研究并整改落實。報告從落實環保責任、落實法律制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高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完善相關法律政策、營造環境保護良好氛圍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整改措施。
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方面,一是落實地方責任,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推動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21個省(區、市)出臺環境保護工作職責體系,24個省(區、市)出臺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2016年各省級環保部門對205個市縣政府開展綜合督查,對33個市縣進行約談,對5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二是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環境保護部掛牌督辦27起重點環境違法案件,組織排查取締“十小”企業2465家,出臺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啟動火電、造紙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核發工作,在京津冀部分城市開展高架源排污許可試點。按季度向社會公布嚴重超標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
為進一步落實法律責任,推動環境信息公開,全國所有省級和地市級環保部門均在門戶網站設立“環境違法曝光臺”等監管執法信息公開專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動監控數據全部公開,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公布率達到90%以上。環境監測網絡進一步健全,2016年共組織查出污染源自動監控弄虛作假典型案例19起,拘留41人。
在提高環境監管執法能力方面,一是推進環境監察執法體制改革,結合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依法賦予環境執法機構實施現場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的條件和手段,將環境執法機構列入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序列;二是加強環境監察執法標準化建設,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嚴格按照全國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標準化建設;三是強化打擊環境污染犯罪專業力量建設。公安部制定標準規范,推動各地環境污染犯罪偵查隊伍和業務建設。北京、陜西等省市組建環境警察隊伍。
此外,相關法律政策繼續完善,包括推動法律法規制修訂、出臺環境保護法配套文件、積極發展環保產業、探索治理和保護環境的市場化機制等。
陳吉寧表示,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環境保護仍處于補齊短板的關鍵期。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需要一個過程。部分地區發展和保護的矛盾突出,自然保護區資源開發等問題頻發。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不健全,經濟手段運用不足,環保隊伍能力建設有待加強。同時,隨著環境治理措施深入推進,留下的很多環境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復雜性在增加,解決的難度在加大。
陳吉寧透露,下一步,環保部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繼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二是深化和落實生態環保領域改革;三是加強環境法治建設;四是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五是積極主動應對環境風險;六是不斷提升環保基礎能力建設。法制日報北京4月24日訊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