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講話要短、實、親
湘聲
領導干部的講話,從大處講,是對客觀事物、客觀規律的認識,對個人工作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從小處講,體現了對工作的深入思考,對解決問題的深入分析,必須下一番功夫去琢磨,做到短、實、親。
過去,像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他們作報告時,幾乎不念稿子,講話都是開門見山、言簡意賅,貼近群眾、風趣幽默,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很接地氣,讓人提氣。
有的領導干部無論大會小會,不分對象、不分場合,都習慣于拿起講話稿照本宣科,而且念起稿來又長又空,結果往往是臺上開大會,臺下打瞌睡,會議效果大打折扣。在一些重大、正式的會議或場合,講話稿往往事先經過充分討論或者集體研究,照稿念無可厚非。但對一些需要調研了解情況、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現場拍板解決問題的會,如果也都照著事先準備好的講話稿念,這樣的講話又有多少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呢?
并不是說別人寫的講話稿一概不能用,也不是說領導干部要全部成為“材料匠”。關鍵在于是否在講話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是否給出了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辦法。簡而言之,講話一定要做到短、實、親。短,就是講話要言簡意賅,力戒大話套話,不要堆砌華麗辭藻;實,就是講話要貼近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有什么問題說什么問題,做到務實管用;親,就是講話要發自肺腑、娓娓道來,不居高臨下,讓人感到情真意切。
領導干部最好是自己動手寫講話稿,實在時間不允許,也要認真修改別人代擬的講話稿。其實,寫稿、改稿的過程,本身就是領導本人先學一步、認真調研、用心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完全讓別人代勞,不僅不能體現領導干部的工作思考,而且很難體現一個領導的風格特點,更難有真知灼見。
服務百姓、推動工作,既靠說,更靠做。說,就要給人以啟發;做,就要帶頭做出榜樣、做出示范。只有言行一致,不開“空頭支票”,說到做到,才能得到下屬的支持和配合,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