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暖花開。3月9日,懷化市人大民僑外委主任楊桂武等一行3人來到辰溪上蒲溪、仙人灣瑤鄉調研《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貽勝、副主任黃明畢,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謝賢妹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參加調研。
上午11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調研組來到了依山傍水、規劃整齊、古樸優美的“國家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實地調研察看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古村落群。據該村年逾八旬的老人肖守導介紹,五寶田村已有300多年歷史,古時因村前五個形似“元寶”的小土坡而得名,全村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古建筑面積1.3萬多平方米,現有村民110多戶,400多人,擁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40多棟,古巷道37條。在老者的指引下,調研組成員逐一仔細參觀了蕭氏家族“耕讀所”、“蘭陵別墅”等古民居建筑,目睹了精美絕倫的“雙龍戲珠”、“雙鳳朝陽”、八卦圖、蝙蝠、麒麟等石雕,觸摸了栩栩如生的鳥獸花卉等門窗樓閣木雕,現場感受了瑤鄉古村落建筑群厚重的文化底蘊。每到一處,調研組成員都贊口不絕,流連忘返。直到離開之時,再三囑托村民“村子古樸風貌很有代表性,瑤鄉耕讀文化很有特色,一定得好好保護,大力傳承和發揚”。
下午三時,市人大調研組來到仙人灣瑤族鄉,參觀了該鄉美麗鄉村--漁業村,見證了該村舊貌換新顏的喜人變化。隨后,召開了《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調研座談會,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謝賢妹就“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向調研組作了詳細匯報,參加座談的五個少數民族鄉的代表緊緊圍繞“條例”的修訂和民族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從引進教師、醫技、鄉鎮干部,提高惠農惠林補償資金,保護民族特色文化、落實民族優惠政策、加大民族項目扶持,發展民族經濟等多方面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仙人灣瑤族鄉黨委書記湯家葡建議,要把散居少數民族能得實惠、多得實惠的條款寫進去,比如,針對民族鄉鎮人才短缺的問題,提出了“三個一”:即每年要通過定向委培等方式,招錄一名少數民族學生,調配一名教師、一名醫生或干部到民族鄉工作,同時撥付一定數量的發展資金,用于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保護”;上蒲溪瑤族鄉人大主席建議,“條例”應增加“簡化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程序”和“加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培訓資金投入”,應將“散居民族鄉鎮的零散稅收和耕地占用稅的減免”寫入第11條;蘇木溪鄉代表建議,“鑒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實際,應將散居少數民族鄉鎮干部邊艱津貼寫入條例,大幅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不能讓生活困難的瑤鄉群眾為生活所迫去砍樹,破壞植被,破壞生態”;縣政府領導建議,要將散居少數民族鄉慶寫入“條例”,比如“10年一大慶,5年一小慶”作為條文寫入“條例”,同時,為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鄉鎮工作的統籌協調,縣級民族工作機構的“位子”要提高,不能淪為“股級”,否則,工作協調就無法開展。到羅子山工作不滿三個月的鄉長米金保,在座談中透露了心中的憂慮,“通過幾個月來的走訪調研,瑤鄉交通落后,條件艱苦,為生計外出打工的人多,很多漢子找不到對象,光棍就有50多個,婚姻成問題,民族的傳承和發展令人堪憂......”針對與會同志提出的20多條建議,調研組成員都認真一一記錄。
最后,市人大民僑外委主任楊桂武說,“工作條例”的修訂事關散居少數民族未來的發展,需要大家上下同心,凝聚共識,積極思考,深入調研,摸清實情,擺出實據,提出讓瑤鄉得發展、群眾得實惠的“硬活”和“真招”,爭取更多的發展資金和民生投入。同時,辰溪要不斷總結、探索更多更好的少數民族發展新路子,促進少數民族鄉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調研組將認真收集整理,把大家的建議意見全面如實準確地向省市人大反映,盡最大努力表達瑤鄉群眾的利益訴求,希望在“條例”修訂時能得到充分的吸納和采用。
來源:辰溪人大
作者:廖婉杏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