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毛主席的諄諄教誨,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名言。調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了解真實的情況,只有掌握了實情,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這也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從這一點出發,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我們要堅持“身入、心入、情入”,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一、身子要沉下去,進入到群眾中間。調查的目的是了解真實情況,坐在車上走馬觀花是不行的,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也行不通,這些都只能看到表面而見不到事實,是浮在空中的表現。要將身子沉下去,就是要面對面與群眾溝通,要當面說上話,這是其一;要將身子沉下去,就是要真正與基層的群眾對話,基層干部不能代表基層群眾,這是其二;要將身子沉下去,就是要走入群眾的家中,走到老百姓的田間地頭,看一看他們的生活、生產情況,這是其三。調查工作要把身子沉下去,要來到群眾中間,說到底這就是工作作風的問題,工作作風實,身子就沉得下去,就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達到調查的目的。
二、心思要跟下去,深入到群眾心田。調查研究都是帶著問題下去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都很強,與群眾交流不能漫無目的、無的放矢,或者無話可說、三兩句則止,這樣就了解不到或者了解不深我們需要的情況。要用心開展調查工作,就要在調查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相關知識的學習、調查方案的制定、調查方式的選擇等等,準備工作要做實做細,越全面越好;要用心開展調查工作,就要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調查時不能只依據自己的方案夸夸其談,而應了解群眾的想法結合自己的方案進行,雙方越知底越好;調查工作要用心去做,要深入到群眾的心坎里,說到底就是個工作態度的問題,工作態度端正,心就能往群眾那里想,就能達到調查的目的。
三、情感要帶下去,融入到群眾冷暖里。調查研究要注重人與人的交流溝通,要帶著真摯情誼而不能生冷呆板,群眾對你愛理不理或者欲言又止,那就得不到好的效果。要帶著感情與群眾交流,就要坦露心胸說群眾語言,要與群眾同坐一座、同座飲水、零距離接觸,這樣才能消除隔閡、坦誠交流;要帶著感情與群眾交流,就要關心群眾的冷暖,要善于將調查工作與群眾的需求融會貫通、相對統一,這樣群眾就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調查工作要帶著感情去做,要關心群眾的冷暖,說到底就是個工作宗旨的問題,只要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就能與群眾在一起,群眾就會把你當親人,調查工作自然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今,經濟社會發展正步入新常態,新常態也就意味著會有新問題。我們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堅持“身入、心入、情入”搞好調查工作,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步入新軌道,健康發展。
來源:冷水江人大
作者:潘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