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聞從業人員“十不準”》,為全省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設立了“道德底線”,劃定了“行為紅線”;這份旗幟鮮明的“自律宣言”也展示另一種勇氣與決心:不行空文, 不玩虛招,言出必行,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是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這也意味著,從打開采訪本、扛起攝像機那一刻起,新聞工作者的一切職務行為,都必須經得起法律和道德的審視,經得起方方面面的檢驗;從發現新聞線索,到采訪新聞現場,到生成新聞產品,新聞從業人員作業的全過程,源于社會,成于社會,歸于社會,自然應該接受社會監督。
責任意識和作風建設,是加強新聞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省委領導多次強調,新聞媒體要始終堅持把正確導向擺在首位,把隊伍管理作為抓導向的第一道工序,不斷提高新聞從業者隊伍的職業道德和整體素質,打造一支讓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記者隊伍。近年來,經過清理整頓,一批害群之馬被“驅逐出境”,一些違規消極現象“遁于無形”,新聞從業者隊伍霧霾消散,清風撲面。當前,我省新聞從業人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政治業務過硬,富有理想追求,樂于奉獻擔當,是一支有戰斗力、執行力的隊伍。當然,也無需諱言,采訪不深入實際、憑空想象、索拿卡要、有償新聞等新聞亂象并未絕跡。匡正新聞正能量、樹立隊伍新形象,依然任重道遠。
加強新聞從業者隊伍建設,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這次出臺的“十不準”,既是“自律”,是新聞從業者的自我約束、自覺遵循;又是“他律”,主動、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通過監督,發現、揭露違反“十不準”的不良行為,支持正常采訪報道活動,共同創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十不準”是違法違規行為的“緊箍咒”,更是健康向上行為的“壯行曲”。全省廣大新聞從業人員應該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以自己良好、規范的言行,遵規履職、盡責,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敬重。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湖南日報評論員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