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是艱難曲折,中國經濟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的新境界。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來自創業者的聲音:
創業者:我們實際上在五年前開始了一個新的模式的探索,我們三百個人租一個兩千平米的大廳,然后那個大廳可以共享出來,大家一起集資去做健身房。要請個阿姨,大家一起請,把這個阿姨包掉,我們幾家人包一個阿姨。
創業者:我們是做公寓的,我們分享技能,我們這里有滑雪教練,我們有CFO,我們有律師,我們還有大廚子,叫技能和品質分享。
創業者:我調查過會議室的使用率,大公司不會超過30%,在城市中心,拿出你的閑置的會議室跟大家共享,解決了交通的問題,解決了人流量的問題,甚至于還解決了環保的問題,其實一個衍生的共享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何為分享經濟?
來自權威部門的聲音:
工信部部長苗圩:分享經濟就是把過去一些資源、一些閑置的資源通過互聯網,能夠把它充分的利用起來。這對整個資源的利用、環境的保護,對生產率的提高都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來自專家的聲音:
財經評論人葉檀:共享經濟,跟傳統行業之間,這是一個新經濟,互聯網時代就是一個共享經濟的時代,你比如說我回家,然后接你去上班,我去上班的時候接你一起去上班,共享車,像配置資源。
清華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共享經濟是跟供給側的改革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你要去發現需求,創造需求,特別是要把潛在的需求開發出來。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當前我國發展正處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
高效配置產能、資源,看分享經濟如何發力?
來自代表委員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今年是一個傳統經濟應用互聯網加速發展、加速轉型的元年,未來三五年,制造業完全建立在智慧的移動互聯網上,這才是對產業會有非常深刻的革命性的變化,會大量地吸收我們從老產能里面解放出來的,或者是有用的生產力轉移過去,這個我是看到中國經濟里面,最有動力的地方,最有動能的地方,也是希望所在。
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分享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就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以低成本和更高速率的配置,來實現供方和需方之間交通、住宿等等等等,所以它的確是一次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的重要的實現形式。在我國分享經濟處于起步階段的情況下,加快發展,普及分享經濟的理念,助力綠色消費,破除壁壘,轉變監管理念,將分享經濟納入政府采購范疇,有效調節資源供需矛盾,將會對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這么多的創客,年輕的一代涌現出來,它本身就是新經濟的體現,這個在新老經濟功能的轉化過程中,我們的傳統的產業繼續發揮作用,而新經濟正在發揮更大的作用。新老產業同時發揮作用,我們的中國經濟的未來就更加的光明。
打破哪些藩籬,分享經濟才能發力?
來自代表委員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比如說人們的理念的變化問題,因為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就是,我必須控制這塊資源,我才能讓它更好地發揮作用。我覺得這個理念首先必須得改變。第二從法律層面,要進一步的完善,得讓老百姓感覺到這么做是安全的、是可靠的,如果這些東西不完善的話,估計可能也會出現不少新的情況和問題的。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如果能共享實際上是提高現有機動車存量的使用效率,但是怎么防范這里面的一些風險?這還是有一個實際的利益的考量,這里面的惰性,這里面由于利益固化形成的阻礙的因素,怎么化解?也是我們說到的一個系統工程里需要認真處理的一個復雜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CEO馬化騰:如何把閑置的社會資源,用移動互聯網這種高效的方式,把潛在的生產力挖掘出來,這是非常符合目前的形勢,也是很有效。受到一些很大的制約,就是包括傳統行業的管理的一些觀念,怎么樣能夠去推動它的一些改革、變化。在交通領域其實有很多的爭議,也希望在管理方面應該有更多的創新思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閻保平:由于大數據,大家能從中獲得很多信息,包括你的個人信息在任何場合,可能不經意間就會被別人拿走了,數據的安全、保密,包括個人信息的安全保密,其實是對現在大數據這樣一種發展趨勢提出來的最大的一個挑戰。關于數據的安全,應該有所突破,從管理上,從國家上,都要設置不同的標準、規范,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數據的保密、安全體系。
體制機制創新,助推分享經濟發力
來自專家的聲音: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第一,政府應該對于創新的主體給予相應的準入標準,這樣就可以使越來越多的主體進入到商業模式創新這樣的行業當中來。第二個就是對于客體方面,政府應該有所作為。政府有必要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加大建設的力度,使共享對象能夠標準化,第三,政府應該在體制機制方面,加強服務功能。比如說推動建立共享經濟的平臺,使閑置商品供給與閑置商品的需求能夠通過這個平臺見面,這樣就能實現資源的快速有效的配置。
財經評論人吳伯凡:未來的經濟的甚至是主流的東西都有可能是分享經濟,這其實對于政府部門、對管理部門,是一種挑戰,一種智慧的挑戰,政府應該是把擁抱分享經濟作為它現在監管、在疏導分享經濟的商業模式的時候的一個思維前提,管理部門必須要順應這種趨勢,給個人、給這些虛擬的平臺以空間,從而促進社會的整體創新能力、生產能力、社會總福利的增加,這是最大的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監管應轉變思維,創新政策,破除壁壘,如解決出租車與專車之爭問題的關鍵是加快出租車行業改革,而不是扼殺專車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分享經濟的信用價值,加強社會征信體系和平臺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并有效對接,讓信用成為互聯網世界的通行證。分享經濟充分體現了創新發展理念,必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來源:央廣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