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攻堅克難,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項重點任務扎實推進,經濟發展新的動能加快成長,環境治理、生態建設的成效明顯,城鄉居民收入、民生保障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等,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他們還就如何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羅亮權委員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注重精準。“三去一降一補”要處理好,調動好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條條和塊塊多個方面的積極性,多管齊下,使其發揮最有效的作用。以去產能為例,針對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去產能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定位精準、目標精準、措施精準,防止一哄而起,導致該去的不去,僵尸企業沒有死,而較為健康的企業反而被關掉。對于技術落后、污染環境、資不抵債的企業,該“斷奶”的要“斷奶”。關鍵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種社會保障機制,幫助國有企業對失去工作的群體尋求新工作,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彭森委員也持有同樣的意見。他認為,去產能是改革的中心環節。但目前去產能比較多的還偏重于用行政的辦法,一旦市場的價格出現波動,就會給去產能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在李盛霖委員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也有很多短板,尤其是供給質量和結構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關鍵是要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釋放市場活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特別是各級干部、企業家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合理引導各方預期,形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合力。
列席常委會的全國人大代表甘道明呼吁,進一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頂層設計,由國家層面研究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改革的總體目標和路徑,合理引導市場主體預期。在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重點改革任務的同時,從創新體制機制的角度,指導地方找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著力點,研究解決地方推進改革中帶有典型性的困難和問題,凝聚改革合力,確保重點領域改革整體協調推進。(王比學)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