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代會上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媒體將其稱之為習近平的“兩手論”。習近平總書記對“兩手”之間辯證關系曾多次作過深刻論述。
“兩手論”,是解決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而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四個全面”又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因此要從落實“四個全面”的高度對其全面理解貫徹。
“看得見的手”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看不見的手”則是法無禁止即可為。“看得見的手”有章法,才能劃出“海闊天空”、定出規矩讓“看不見的手”浩浩蕩蕩、酣暢淋漓地“出手”。因此,“兩手”之中,管嚴、管好、用好“看得見的手”是矛盾主要方面,因而貫徹“兩手論”,關鍵是讓“看得見的手”定好位、防越位、補缺位,這樣“兩手”才能各得其所、相互促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政府職能和作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則圍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明確提出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這些重在落實。
如果“看得見的手”定位模糊、發力任性,“看不見的手”就無所適從、混亂失靈,因此落實重在推動“看得見的手”精準發力。“精”,要求“看得見的手”權責明晰化、政績評價標準化科學化,盡可能消除權力尋租、權力濫用、懶政怠政空間。“準”,要求“看得見的手”卡位準,發力規范、準確、有力、有度、有效,平衡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利益以及不同群體利益之間關系,防止“按下葫蘆起了瓢”。
人大要通過立法和重大事項決定等,根據不同層級、地域的政府法定職能以及不同時期不同要求來明細其權責清單,必要時針對特定事項細化相關清單。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大相關工作公開力度,通過多種途徑聽取吸納代表和選民的意見建議,并公開反饋吸納情況。
如,最近有關地方政府針對樓市迅速升溫及時作出了有效應對。日前《人民日報》刊文:《中國經濟不需要“地產投機客”》。該文引用了有關專家觀點: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們可以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去粗取精;而像樓市分化所反映的區域空間發展不均衡,則很難完全通過市場之手來實現自然調節,這就需要調控政策及時跟進與引導,等等。商品住房是具有居住和投資雙重屬性的特殊商品,在特定時期“看得見的手”應有特定作為。建議“看得見的手”還可考慮進一步做好服務性工作,與市場有機結合實現調控。如,雖然商品住房空置率、自住與投資投機比例、剛需購買力等難以精準掌握,但是否可通過購買服務讓多個相關公司利用大數據調研并公布結果,供相關企業、投資投機客、消費者合力形成的“看不見的手”甄別分析參考,更好形成理性預期。同時,進一步做好基礎性工作,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等等。
《中國經濟不需要“地產投機客”》強調,中國經濟更需要的是目光遠大的創新創業。如能將大量社會資金引入創新創業,對過熱房地產市場無疑是“釜底抽薪”,可謂一石兩鳥。“看得見的手”如何助力創新創業成為投資洼地?打造“高大上”相關硬件?選一批“好苗子”,為其“澆灌”稅費優惠?還是創造良好法治環境,提供適宜“陽光水分溫度”,以期“百花爭妍”?還有,監管之手何時出手、如何出手、力度范圍如何拿捏?經常把“幼苗”拔出來檢查一下?還是順其自然?但“無為而治”結了“惡果”怎么辦?等等。只有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切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才能讓“看得見的手”正確解答以上問題并精準發力,人民群眾也才能對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有機統一結果——“看得見的手”之作為產生正確理解和預期,形成符合經濟轉型升級的投資預期。
推動“看得見的手”精準發力,要“拿放大鏡細查”確保無空白,如,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應要求有關部門既拿出審批事項清單,又拿出流程清單,防止審批“長征圖”再現;要“瞻前”,增強預見性,密織限權控權之籠;要“顧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明細“看得見的手”操作界面、規范。
推動“看得見的手”精準發力,要推動完善領導干部考核機制,探索對打基礎謀長遠“潛績”的考核,發揮其“牽引”作用;推動完善落實問責制,發揮其“倒逼”、“托底”作用。
總之,人大要推動“看得見的手”精準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把人民群眾巨大活力創造力激發出來。同時藉此激發人民當家作主巨大活力創造力,使兩者相輔相成。
(孫欽偉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理論處)
來源:上海人大網
作者:孫欽偉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