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
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陳肇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陳肇雄
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省政府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和審議意見研究處理結果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綜合施策,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特別是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省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加強目標管理,完善責任體系。一是分解目標任務。根據國務院與省政府簽訂的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省政府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細則和年度計劃,與市州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將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二是加強考核評估。從2014年開始,省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對市州政府和省直相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領導干部考核和獎懲的重要依據。三是加強責任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出臺《湖南省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和《湖南省重大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暫行)》,進一步厘清了各級各有關方面的環境保護責任。
(二)加強頂層設計,推動科學發展。一是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在產業、主體功能區、新型城鎮化等規劃中的比重。二是完善市場機制。穩步推進階梯電價、氣價、水價改革,積極推行排污權交易、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價、第三方污染治理等工作,進一步調動企業治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治理。三是推行差別化考核。不以GDP論英雄,取消對79個限制開發區域人均GDP的考核,推動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三)加強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一是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嚴格環境準入,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的比重不斷下降,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省GDP的比重達11.4%,成為新常態下穩增長、促發展的有力支撐。二是調整能源結構。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氣化湖南工程”已覆蓋全省10個市州,積極擴大外輸電比例,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全省清潔能源占比逐年提升。三是調整空間結構。科學劃定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積極推進生態紅線制度改革試點,優化城鄉開發格局,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
(四)加強重點整治,削減排放總量。一是加強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治理。以節能降耗為重點,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對鋼鐵、有色、火電、石化、水泥等行業的污染整治。截止2014年底,全省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已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26.9%。今年1-6月,全省單位GDP能耗預計下降6%左右。二是加強面源污染治理。結合城市綜合管理,進一步加大對施工工地、道路、堆場揚塵、餐飲油煙、生活垃圾等方面監管和治理。三是加強機動車污染治理。全面實施公交優先戰略,積極推進綠色出行,通過區域限行、財政補貼等方式,加快推進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四是加強重點地區污染治理。對長株潭等環境敏感區域,嚴格控制新上“兩高”項目。同時,加快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竹埠港28家企業已全部關停,清水塘株冶、株化已啟動實質性搬遷前期工作。
(五)加強監管執法,嚴懲違法行為。一是完善監管體系。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加快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二是強化監管措施。按照“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原則,強化責任追究,進一步嚴格規范和約束執法行為,在全省范圍內推進環保與公檢法聯動,認真落實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環保執法新手段。三是加大懲處力度。堅持鐵拳治污,掛牌督辦,嚴肅查處了一批典型違法案例,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環境違法成本,有效***了“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難題。今年以來,已責令停產、限期改正或治理企業2184家,關停取締527家。
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顯。一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2014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2.7 %和6%。2015年1-6月,預計同比下降8.28%和16.7%,大氣污染物削減量居全國第11位。二是空氣質量得到改善。按照環境空氣質量老標準,2014年,14個市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1.2%,比2013年上升5.3個百分點,其中,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長株潭三市達標率為64.2%,比2013年上升8.7個百分點。今年1-6月,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14個市州城市達標率為71.8%,其中長株潭三市達標率為69.9%,比上年同期上升15.4個百分點。
二、高度重視,認真部署整改落實工作
省人大常委會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十分重視,特別是去年以來,將大氣污染防治執法檢查作為重要監督工作,通過開展執法檢查、進行專題詢問等多種法定手段,有力推動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針對省人大常委會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省政府高度重視,認真整改落實,并以此為契機,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明確落實責任。對省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省政府及時研究部署,將涉及到的問題逐一分解落實到地方政府和相關廳局,責成地方政府整改落實,責成相關廳局加強指導和協調。株洲、婁底、郴州、衡陽等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改落實工作,各相關廳局指定一名廳領導分管承辦工作,安排專人具體辦理。
二是制定專項方案。按照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省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制訂并下發了專項整改方案,提出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實施區域限批、開展專項治理等28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和具體落實措施;督促相關部門根據工作職責,積極完善工作機制,出臺系列配套措施,推動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三是加強督促檢查。針對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省政府召開專題約談會,對存在問題較多的7個地方政府負責人進行了集體約談,責成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認真查處,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同時,組織省經信、環保、住建等部門進行現場督辦,指導地方及時采取整改措施。今年1月,省政府就落實省人大審議意見再次進行了調度和督查。
截至目前,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中涉及的企業或發現的問題,65個企業已整治到位,48 個企業已關停到位,41個問題已妥善解決,14家企業、15個問題尚在積極整治和解決當中。具體整改落實情況,等會,省發改、經信、環保、住建、交通等部門將作詳細匯報。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省政府將加大督查督辦力度,推動相關問題盡快整改到位。
三、持續推進,努力實現大氣環境質量根本好轉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事關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要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融合、區域協作與屬地管理相協調、總量減排與質量改善相同步的原則,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一要加大綜合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快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快黃標車淘汰整治,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
二要優化產業結構。搶抓中國裝備制造2025、互聯網+等機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從源頭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三要加強能力建設。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進一步加強應急處置、環境監測、科技支撐、執法監管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標準化、精細化和專業化水平。
四要完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加快構建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運用價格杠桿疏導部分治理成本,爭取金融機構支持,拓展投融資渠道。
五要嚴格落實責任。全面實施《湖南省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和《湖南省重大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嚴格落實市州、縣市區政府的主體責任,強化企業治污責任,加強部門、區域協調聯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六要營造良好氛圍。抓好宣傳教育,加強輿論宣傳,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加快推進綠色創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事業單位等活動,引導人民群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廣泛深入參與大氣污染防治。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今天,省人大常委會再次專門聽取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匯報,充分體現了省人大常委會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極大支持。省政府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省委要求,深入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持續改善我省環境空氣質量。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