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實關注“農民看病難”問題。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我縣從試點到正式啟動以來,縣人大常委會始終沒有間斷過對此項工作的監督,每年組織人大代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行視察,相繼提出提高參合率、成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適當提高補償比例等建議。在多項建議被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采納并付諸實施后,全縣的農民參合率達到98%以上;各鄉鎮設立了合管辦、公衛辦;在本縣就醫報賬比例提到75%,鄉鎮衛生院就醫200元起增線后,報賬100%,合作醫療最高封頂補償金提高到15萬元。農村合作醫療讓農民得到實惠,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二、切實推動農村衛生陣地建設。農村的鄉鎮衛生院,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的重要陣地保障,因此,建設好鄉鎮衛生院至關重要。縣人大常委會督促縣政府從加強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入手,制定出臺并實施了《雙牌縣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在全縣195個行政村中的132個村設置衛生室,驗收合格122所,極大地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此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在聽取縣衛生局關于鄉鎮衛生院發展情況匯報時,委員們就鄉鎮衛生院設備簡陋、醫護人員不足、婦幼保健力度欠缺、農民自我預防保健不夠等問題,提出了要加大資金投入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和增加鄉鎮醫護人員力量的建議。這些建議被政府及相關部門采納后,衛生系統公開招考了28名防疫、婦幼專干,各鄉鎮場成立了財政全額撥款的防保站,發展壯大了預防保健陣地,有效地防止了各種疫情的發生。
三、切實盯緊群眾的醫衛幸福指數。為把醫療衛生工作落到實處,縣人大常委會堅持以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為目標,多次組織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到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和部分鄉鎮、以及群眾家中,通過聽匯報、與基層人大代表座談、進戶入病房訪察等形式,就全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視察,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在人大的關注和監督下,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組織縣衛生系統干部不定期深入各鄉鎮場集中宣傳,向廣大群眾普及醫療保健知識;利用創文創森進行經常性的衛生大檢查和掃除,消滅垃圾死角,大搞綠化美化,減少了疾病源頭;全縣防控網絡實行“一把手”負總責,添置了防護設施設備,制定了重大傳染病應急預案,做好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災大疫的準備。
截止目前,我縣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達到了85%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農民群眾終于有了自己的健康檔案,累計共完成居民健康紙質檔案156373份、電子檔案131740份,建檔率達89.8%;婦幼保健體系建設得到長足發展,重大疾病和傳染病現象均末出現。廣大群眾拍手稱贊:黨的政策真是好,我們再也不會為住不起院,看不起病發愁了!(責任編輯:劉舒尹)
作者:鄧媛媛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