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吉首城區專業批發市場現狀
(一)基本情況
目前,吉首市城區各類規模較大專業批發市場11個,分別為:雅溪民營工貿小區、光彩建材家居中心、紅旗門家電大市場、吉首蔬菜果品批發市場、湘西汽配五金機電大市場、大湘西商貿城、關廂門服裝批發市場、新世紀電腦城、三館電腦城、吉首市水果批發市場、石家沖農貿市場;在建的1個,即居然之家建材市場;擁有小商品、五金、機電、建材、板材、水果、蔬菜、家居、服裝等17大類、3萬多個品種,市場經營業主約8000多戶,解決從業人員約35000余人,日客流量約8萬余人次。2014年,吉首市批發業完成交易額37446萬元,增長26.6%,交易輻射湘、鄂、黔、渝四省市邊區80多個縣市區。
(二)制約專業批發市場發展的因素:
1 、電子商務的興起,影響了實體市場發展。當前,電子商務正迅速的滲透到每一個行業領域,并從根本上改變著企業內部運作、外部合作與交流的機制,前所未有的提高著整個社會資源的運行效率,也毫不留情的打破了實體市場的經營體系。網上購物以其方便、便宜、隨時、隨地、隨意的優勢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實體市場逐漸淪為電商的試衣間、體驗店。
2、周邊交通的發展,弱化了吉首市場的地位。2012年省委四號文件已明確了“著力將吉首打造成為商貿物流中心、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區域工業加工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成為武陵山區中心城市,成為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的區域發展核心增長極。”但隨著周邊地區交通快速改善,影響了我市的地位,致使我市的批發市場業態出現大幅萎縮,四省邊區物質集散地位逐漸喪失。
3、自身存在的不足,制約了市場的提升空間。目前我市城區專業批發市場“小而全不專”,批發市場經營面積多在7萬平方米以下,10萬平方米市場較少,規模不大,優秀市場不多,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市場內名品、名牌偏少,吸引力不強;再加上市場管理手段有限、基礎設施不完善,批發市場功能逐漸弱化。
二、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先天規劃滯后,政府導向不足
我市的專業批發市場大多由投資者開發,政府在市場前期的整體規劃及其發展過程中給予的引導、支持力度不大,導致目前市場場地不足、硬件設施陳舊等瓶頸性弊端日益凸顯;而市場與市場之間的定位重復,普遍存在追求小而全的商品種類覆蓋面,忽視經營主題的側重點,市場同質化程度較高;批發市場投資者普遍重建設、輕管理,市場定位不鮮明,經營特色不突出,只注重眼前租金利益的收取,缺乏發展眼光;再加上產業產權較為復雜,市場的監管、產業升級轉型難度較大。
(二)市場功能單一,交易模式創新不足
目前我市城區專業批發市場大多處于初級市場階段,功能單一:物流配送、商品檢測、展示拍賣以及其他服務功能不完善,專業批發市場巨大的交易額,一直主要通過“現金、現場、現貨”這一傳統的交易方式進行,不具備大型物流中心的功能;再加上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各種網上展示、交易平臺的出現,“B2C”(網上“商對客”的交易模式)等商業模式的興起,分流了相當部分的交易量,制約了當前批發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使得部分經營者感到難以為繼。
(三)管理手段簡單,只注重短期效益
當前我市城區批發市場與現代化專業市場的管理存在較大差距,多數市場投資者不注重長期規劃,只注重短期回報,認為建立專業市場完成招商即大功告成,把專業批發市場的運營簡單視為物業管理;且投資者和經營者缺乏制度建設,市場運營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市場管理制度,市場招租時仍以租金為導向,價高者得,進場前沒有對經營者進行資質審查,運營過程中沒有對經營者進行規范監督,導致經營者層次參差不齊,經營者仍然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市場的合力。
(四)市場配套缺位,物流渠道不暢
由于批發市場建設較早,先天規劃不足,批發市場貨運物流以及商務服務功能不夠完善,目前突出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通擁堵嚴重。以湘西汽配五金機電大市場為例,其處于交通要道,且該路段車多人多路窄,一旦大型物流車輛進入市場,必然引起交通堵塞;二是停車配套不足。以目前我市批發市場發展最好的民營小區為例,原有的300多的車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僅商戶就有1000多輛車,加上物流車輛、消費者車輛,占道違規停車的現象屢禁不止;三是倉儲裝卸不足。以大湘西商貿城為例,市場投資方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原則,高密度開發建設商鋪,而相關倉庫、停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有的甚至沒有規劃,勢必影響市場的長遠發展。
三、推進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抓規劃,制定長遠發展路線 要
積極向州政府及相關部門匯報,綜合考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服務對象、覆蓋范圍等因素,制定我市批發市場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規劃好專業市場的定位,建立有本地有特色的專業市場,實現錯位經營,避免同城同質化的市場出現;要依據專業批發市場商圈的發展規模,按照全市專業批發市場規劃布局制定相關細化內容,通過編制整體規劃,做好市場與周邊功能布局規劃,以符合我市發展戰略要求;要完善存量布局規劃,對現有批發市場進行布局優化調整和改造升級,增強市場的輻射范圍,同時也有利于減輕城區批發市場人流、車流、商流、物流的矛盾。
(二)抓引導,推動市場持續發展
一方面,引導各市場經營主體推動信息發布、貨樣展示、商品體驗和倉儲物流相分離的新型市場運作生態系統,從而實現市場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和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借助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大好時機,引導市場經營者融入“互聯網+”,從以單純的擴大門面和攤位,逐步轉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擴大市場輻射范圍的方向上,將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結合起來,將現有的商品流通方式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起來。
(三)抓管理,營造市場良好氛圍
要強化行業自治,壯大社會中介服務組織、行業及商協會,逐步推動和實現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專業化和個性化;要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濟原則,建立和完善公開、透明、平等的市場準入機制和市場主體行為標準;要加強市場品牌建設,杜絕假冒偽劣商品,提升市場的質量和檔次。
(四)抓配套,推動市場物流升級
政府層面要做好相關路網規劃和建設,要進一步依托吉首作為全國高速樞紐城市地位,注重結合鐵路及機場建設,整合交通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創新模式,做大做強物流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物流基地,為市場提供強力物流體系支撐,促使傳統的“貿易型”市場向現代的“貿易物流型”市場轉變。 (責任編輯:劉舒尹)
作者:向亮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