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發展是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以人為本是以發展為前提的,必須依賴于堅實的物質基礎。沒有發展就不會有民生的改善,不會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談不上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建設。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物質條件、經濟基礎,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人民利益上做好文章。要注重發展的全面性。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同時也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找準人大工作與推動全面發展的切入點,監督和支持政府全力應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用發展來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抓好統籌平衡,使經濟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要突出發展的協調性。正確面對、分析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關注發展的整體協調和發展要素的有效整合,督促政府將"五個統籌"落實到各個方面,實現協調發展。要保證發展的可持續性。高度重視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加大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監督力度,推動環境保護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之路。
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是重心。人大及其常委會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一切為了人民是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大工作只有植根于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表達好人民的意愿,維護好人民的權益,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關注民生是人大工作的職責所在。關注民生必須了解民情。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和作為人民代表大會主體的優勢作用,貼近生活,走進基層,聽民聲,摸實情,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關注民生必須反映民意,人大是權力機關,也是民意機關,要深入調查研究,多方聽取意見,準確把握民生的脈搏,使人大開展的檢查、審議的內容、組織的視察、作出的決議、決定,更能代表人民的愿望,更能體現群眾的利益。關注民生必須解決民難。群眾的難點、社會的熱點,就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的著力點。人大常委會要在群眾"最盼"上下功夫、"最急"上想辦法、"最怨"上促整改,既要督促抓好環境保護、結構調整等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還要督促解決醫療、就業、教育、社保、住房等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切身利益,讓群眾感到溫暖、得到實惠。
堅持以人為本,法制保障是關鍵。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有力保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上來,就必須使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加以調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處在民主法制建設的前沿,在法治進程中肩負著重要職責。人大要始終把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根本任務,自覺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緊緊圍繞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核心,通過法定職權的行使,推動"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暢通信訪渠道,確保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糾正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要加強法制宣傳,引導各利益群體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使公民在參與社會管理過程中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從而實現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科學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每一位黨員都應全面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內涵,做到思想認識上深化,行動實踐中落實,工作成效上提升,真正實現"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使人大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責任編輯:劉舒尹)
作者:馬攸君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