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
作為國內唯一的非洲法研究機構,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十分重視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并積極與商務部、教育部、中國法學會等部門合作,開展了對非法律人才的培訓、聯合舉辦非洲法國際會議等系列活動,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特別是,經過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人員的努力,湘大成功獲批“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為湘大開展與非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平臺。在中非關系打造升級版的有利形勢下,為了進一步拓展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與非洲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鞏固與非洲高校已有的合作關系,開拓新的合作領域,了解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以及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的具體領域,湘大法學院組成了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大法學院榮譽教授謝勇為團長、湘大法學院院長廖永安教授、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偉東教授、法學院兼職教授、湖南省建緯律師事務所戴勇堅主任為團員的赴非考察代表團,于2014年6月22日赴肯尼亞、烏干達兩國,對肯尼亞內羅畢大學法學院、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法學院進行考察,并探討交流合作項目,同時代表團還拜訪了中國駐肯尼亞和烏干達大使館,與大使舉行會談,了解中國企業在非洲遇到的相關法律問題,以及開展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的途徑及領域。
一、與肯尼亞內羅畢大學法學院和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交流情況
6月23日,根據安排,代表團一行四人來到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顯法博士熱情接待并表示歡迎。
謝勇副主任首先向劉大使介紹了代表團此行的目的以及具體安排,并希望劉大使在今后能夠協助湘大法學院與肯尼亞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接著廖永安院長向劉大使介紹了湘大法學院的法學教育和科研情況以及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基本情況,并希望劉大使在今后能多向肯尼亞的中國企業宣傳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推動駐肯中國企業與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開展聯合研究等工作。
劉大使十分肯定開展對非法律交流與合作的現實意義,對湘大在非洲法律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表示愿意在今后推動湘大法學院與肯尼亞高校、科研機構及駐肯中資企業開展交流與合作,并愿意通過使館為湘大法學院教師赴肯開展非洲法的研究以及湘大法學院學生赴肯做志愿者提供幫助。劉大使還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向代表團說明開展非洲法律研究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許多在肯的中資企業以前在面臨法律問題時,往往會求助于使館,希望使館能出面協調解決。劉大使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利于爭議的解決,還往往給外國抹黑中國形象留下了借口。他認為,對于在非的中資企業,在面臨法律問題時,最好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這就要求中資企業更多了解非洲法律,因此,開展非洲法律研究有很大的實際需求。他希望湘大非洲法研究能夠更上一層樓,為中非經貿投資關系的發展提供服務,并希望能在今后多看到湘大的非洲法研究成果。
第二天上午,代表團一行四人趕赴內羅畢大學法學院。內羅畢大學是肯尼亞最負盛名的大學,其前身是東非大學,始建于1956年,是英國倫敦大學東非學院的分支,1970年更名為內羅畢大學,并成為肯尼亞第一所國立大學。內羅畢大學與中國有較多聯系,該校外語學院開設有中文專業。2005年天津師范大學與該校合作建立起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內羅畢大學法學院建立于1970年,可以授予法學本科、碩士、及博士學位,是中部和東部非洲最大的法學院之一,有學生2400多人。
法學院在會議室為代表團安排了與該院師生的座談會。內羅畢大學法學院院長Mbote教授、商法系主任Arthur教授、私法系主任Francis教授、公法系主任Kavutsi教授、以及該院其他教授及學生參加了座談。內羅畢大學法學院院長Mbote教授首先介紹了該院的情況,各位系主任介紹了各系的情況,一些教授表達了對中國及中國法律的了解,并希望與湘大法學院加強在中國公司法、金融法、憲法、以及中國法制史方面的交流與溝通。謝勇副主任向法學院師生介紹了湖南省的相關情況以及此行目的,廖永安院長介紹了湘大法學院的情況,并希望與內羅畢大學法學院在教師互訪、相互培養研究生、聯合開展學術研究、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領域進行合作。朱偉東教授介紹了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的情況,并希望內羅畢大學法學院的學生積極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到湘大法學院學習中國法律知識。戴勇堅主任希望能夠與內羅畢大學法學院加強在中非法律實務方面的合作。
在自由討論階段,雙方就開展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進行了進一步探討,Mbote院長對開展雙方教師互訪、加強對彼此法律的了解十分感興趣。她指出,內羅畢大學法學院一直與西方國家如英、美、澳大利亞等國的法學院有長期的交流與合作,但與東方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法學院還沒有進行過交流與合作。她認為開展與湘大法學院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該院的師生了解中國的法律制度,了解中國的現實與傳統,有利于不同法律文化與傳統的融合與碰撞,有利于該院的學生學習中國學生所具有的優良品質。她也希望同湘大法學院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愿意在今年9月該院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上邀請來自湘大法學院的老師,同時她當場表示,擬派該院副院長Wambua教授率領兩位曾經到過中國的教師到湘大法學院進行講學、交流。
最后,雙方表示愿意就具體的合作事宜在今后保持溝通和交流,爭取達成比較可行的合作協議。
二、與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法學院和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交流情況
在烏干達期間,代表團先后造訪馬凱雷雷大學和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與相關人員就中非法律合作與交流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馬凱雷雷大學是烏干達規模最大的大學,成立于1922年,非洲國家的許多領導人都畢業于該校。該校是湘大“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的非洲合作伙伴,與湘大有較好的合作關系,湘大還擬在今年9月在該校設立孔子學院。馬凱雷雷大學法學院已有40多年的歷史,在東非享有盛譽,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學位的完整法學教育體系,但該校與湘大沒有法律學科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代表團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與該院建立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關系,拓展湘大與該校的合作領域。
馬凱雷雷大學校方十分重視代表團的來訪,該校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校長Ernest Ogwang教授在校長辦公室接待了代表團一行,并安排法學院院長Musoke教授及法學院其他幾位教授在校長辦公室與代表團成員就開展雙方的交流與合作進行探討。Ogwang校長回顧了該校與湘大合作的過程,對開展雙方法學院之間的交流充滿期待。法學院院長Musoke教授介紹了法學院的情況,希望同湘大法學院開展合作。法學院的其他幾位教授介紹了各自專業的情況,表示非常樂意在一些具體的專業領域加強同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合作。謝勇副主任和廖永安院長對馬大校方的接待表示感謝,說明了此行的目的,以及湘大法學院及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的情況。廖永安院長就雙方具體的合作領域提出建議,希望雙方在師生互訪、開展聯合研究、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幾個方面開展切實有效的合作。Musoke院長非常贊同,對湘大法學院擬好的合作備忘錄的內容十分認同,表示在與學校及學院研討后,與湘大法學院簽訂更為詳細的合作協議。
在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趙亞力大使接見了代表團一行并就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會談。趙大使指出,這是他就任大使以來接待的第一個法律代表團,代表團此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對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在開展非洲法律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十分贊賞,并愿意為湘大法學院教師到烏干達開展互訪、講學提供便利,他也希望湘大在馬凱雷雷大學建立孔子學院后,能夠有更多的來自法學院的學生到孔子學院做志愿者。趙大使談到,中國企業在烏干達遇到很多法律問題,許多企業對烏干達法律不了解,遇到法律糾紛不知道怎么處理,他主動提出以后能夠邀請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教師到烏干達為烏干達中資企業開展烏干達法律的講座,使館愿意為來講學的老師提供機票等費用以及必要的便利。趙大使還提到,在烏干達投資在中國企業,大都來自浙江、山東、福建、四川等省,來自湖南的企業還很少,他希望代表團回國后,能夠多向湖南企業宣傳,利用非洲法研究的優勢,帶動湖南企業到烏干達乃至到非洲發展。最后,趙大使還特別透露,在湘大申請在馬凱雷雷大學設立孔子學院過程中,國內有很多反對意見,反對由湘大在馬凱雷雷大學設立孔子學院,考慮到湘大在非洲法律研究方面的成果,他力排眾議,全力支持湘大在馬凱雷雷大學設立孔子學院。他表示愿意在孔子學院建立過程中,繼續盡可能提供各方面的便利。謝勇副主任和廖永安院長對趙大使表示感謝,感謝他為湘大在馬凱雷雷大學申辦設立孔子學院的過程中作出的貢獻,并希望他在方便的時候能到湘大講學。
在赴非考察期間,代表團還廣泛接觸當地華人、中資企業、以及當地普通民眾及政府官員,切身體會到中非關系發展的巨大潛力,感受到中非經貿投資關系的發展為中非人民帶來的巨大變化,意識到開展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的現實意義與重要性,奠定了進一步加強非洲法律研究,擴大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其實,在出訪前夕,在廣州停留期間,代表團與湖南駐廣州商會有關領導進行過短暫的座談,他們對于開拓非洲市場充滿興趣,希望能夠借助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能夠赴非進行商務考察,洽談合作項目,同時他們希望湘大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人員能夠在方便時到廣州為相關企業講學,以便他們了解非洲的各類市場。
通過此次考察,代表團提出如下建議:
一、東非地區正處于經濟起飛醞釀期,且政局相對穩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我省一些優勢企業,如三一、水電八局等建筑相關企業已進入有關國家開拓。建議省商務廳加大對東非地區的關注力度,為企業打入相關國家市場提供信息、法律咨詢服務支持。
二、希望我省進一步重視湘大非洲法律的研究,為非洲法研究提供必要的經費、人員等方面的支持。湘大非洲法研究不但在國內、在非洲乃至更廣的范圍內已享有盛譽,已成為我校對外交流的一個特色與亮點。此外,非洲法律的研究迎合了國家對非發展戰略,具有長期性與可持續性,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必然會取得更多成果。
來源:湖南人大網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