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東安縣委決定從3月底起,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入開展“我當標桿、向我看齊”活動。活動分“定標、評標、樹標、學標”四個環節,通過自我亮標、督導選標、民意評標、網絡測標,在全縣評選出1名處級干部、1名縣直單位黨政“一把手”、1名鄉鎮場黨政“一把手”、1名村(社區)“兩委”負責人為“領導干部標桿”,1個縣直單位、1個鄉鎮場、1個村(社區)為“領導班子標桿”。全縣各級黨組織按照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深入開展“我當標桿、向我看齊”活動,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了爭當“標桿”、學習榜樣的熱潮。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委駐永州督導組組長劉蓮玉多次深入東安縣調研督導,對東安縣開展“我當標桿、向我看齊”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市委駐東安督導組對“我當標桿、向我看齊”活動進行了全過程監督。
二、發揮標桿的引導作用,形成“比學趕超”生動局面。“定標標準要高,要能夠真正體現標桿的‘含金量’。”在定標過程中,東安縣委通過多個環節征求意見,最終決定將“政治堅定、凝聚力強、執行力強、發展力強、清正廉潔”確定為領導班子標桿標準;將“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確定為領導干部標桿標準。這些標準每條都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純潔性的本質要求。“領導帶頭公開亮標,打響了活動發令槍。”縣委書記謝景林、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宇榮分別于3月28日-30日、4月3日-7日在東安電視臺亮標。其他縣委常委、副縣長,縣公安局、財政局等14個縣直單位“一把手”,白牙市鎮、井頭圩鎮等7個鄉鎮黨委書記,作為第一批亮標人員,從4月4日—14日輪流在縣電視臺公開亮標。在領導帶頭率先垂范的激勵引領下,60多名縣級黨員干部、160多名各單位“一把手”和執法窗口單位先后在電視媒體上公開承諾,全縣4000多名各級領導班子黨員干部通過公開欄向社會公開承諾,爭當出彩標桿,立足本職崗位,狠抓工作落實,爭創一流業績。全縣上下學習標桿、爭當標桿慰然成風,形成“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
同時,按照“我當標桿、向我看齊”的選標要求,東安縣選樹了36名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并在摸底推薦、初審的基礎上,通過民意評標大會無記名投票,確定了“我當標桿、向我看齊”活動網絡測評6個候選標桿單位和7個候選標桿個人名單。經過公示,于7月上旬在東安新聞網開展網絡評選工作,分層分級評選出3個“領導班子標桿”和4名“領導干部標桿”,對這些群眾身邊的典型事跡,逐一在電視媒體進行報道,并于10月23日對3個“領導班子標桿”和4名“領導干部標桿”進行了表彰,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典型宣傳活動,讓全縣各級干部學有榜樣、趕有方向、超有目標。
三、緊緊抓住活動重點,大力整治“四風”問題。東安縣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這個主題,始終抓住整治“四風”這個重點,堅持立行立改,取得了實打實的成效。
在活動第一環節,東安縣黨員干部共走訪農戶3.5萬戶,發放民情聯系卡3萬余份,發放征求意見表22000余份,開展測評16542人次,征集意見1386條。通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大走訪”活動,全縣縣直機關干部幫助群眾解決涉及群眾增收、就業、子女就學、家庭生活環境改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實際困難1356個。
東安縣委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整治“四風”,對55項“四風”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全縣共騰退辦公用房2271平方米,清理清退超編超標配備公車43輛,今年以來沒有審批一起領導干部因公出國(境)事項,清理清退在編不在崗人員213人,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44人,清理黨政領導干部企業兼職12人、社會組織兼職82人,針對“四風”問題共處理黨員干部106人次,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震懾力和遏制力。全縣各級各部門共清理、規范和新出臺制度文件1000余個,為轉變作風標出“雷區”、架起“高壓線”,規范了權力運行,堵塞了滋生“四風”的漏洞。活動開展以來,全縣“三公”經費較上年同期減少808萬元,壓縮“三公”經費28.2%;發文同比減少46.4%,會議同比減少39.2%;共清理出評比達標表彰活動96項,較活動開展前減少49個,減少48.9%;精減行政審批項目33項。在全省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縣市區直機關作風民意調查中,東安縣排名全省第一。
東安縣組建20個督導工作組對129個活動單位實行督導工作全覆蓋,各督導組敢于“唱黑臉”、“當包公”,真督實導,從嚴把關,把螺絲扣擰緊擰實,把壓力傳導到位,堅決做到不達標準不銷帳,不達要求不放過。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將“東安查漏補缺‘回頭看’,聚焦‘四風’強整改”的創新做法列為全省10個創新做法的第一位在全省推介。
四、始終關注民生,推動經濟跨越發展。東安縣始終把開展活動與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促進重點工作落實結合起來,把干部引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把在活動中激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推進“五個東安”建設的強大動力,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以共產黨人的“奮斗指數”提升東安的“發展指數”,形成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全縣民生相關支出達10.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今年1-9月,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97.6億元,同比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9億元,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增長12.8%;固定資產投資88.9億元,增長22.3%。主要經濟指標與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幅度提升。
東安縣緊緊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繼續推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考核標準、一包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堅持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發展,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神華國華永州電廠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今年,東安縣確定66個重點財源建設項目,其中新建48個、續建18個,計劃總投資182億元。1-9月,市考核東安縣的60個“十百千”項目完成投資36.1億元,占年計劃任務的90 %。招商引資來勢較好,全縣共引進項目38個,到位內資16.2億元,到位外資4000萬美元。在6月份“滬洽周”招商活動中,東安縣共簽約項目3個,其中省簽約項目1個(全市共3個),簽約資金5700萬美元;市簽約項目2個,簽約資金6.7億元。
目前,東安縣省市確定的為民辦實事有條不紊推進,城區環境綜合整治、縣城菜園子的整頓、紫水河流域保護和治理、食用油和米粉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等縣定10件實事全力推進。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全國平安縣、中國德文化之鄉、國家主體功能區、省級園林城市、省級竹產業科技園等十大創建工作進展順利。(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東安縣人大
作者:唐明登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