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
省水利廳廳長 詹曉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我省近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主要成效
我省現有小型灌區7.3萬處,灌溉面積1731萬畝,共有塘壩166多萬處、各類渠道56萬公里、小水窖和小水池4.6萬余處、機電井623萬眼。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1號文件出臺以來,我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提速,共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781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31萬噸,農業抗災能力得到明顯增強。主要成效表現為:
(一)各級政府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更加重視。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省政府連續18年開展每年一度的‘‘芙蓉杯”水利建設競賽評比活動,把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重點考核之一。特別是為應對2013年大旱,省委、省政府專門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意見》 (湘發2013)9號),力爭連續五年由省級每年投入10億元,五年帶動全社會投入200億元,打響了全省“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攻堅戰。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也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政府重點工作內容,嚴格實施考核,積極籌措資金。去冬今春,全省初步安排小型農田水利獎補資金約13億元,確保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有力推進。
(二)《湖南省小型農田水利條例》貫徹有力。2010年11月《湖南省小型農田水利條例》正式實施,有力推進了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四年來,全省共有14個市州和118個縣市區已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建立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協調機制。配套出臺了《關于支持和鼓勵農民群眾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實施意見》,對規模較小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積極推廣農民直接參與的建設管理新模式,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省財政建立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各市州、縣市區設立的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規模達9億元。
(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不斷增加。針對“兩工”取消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大幅減少的突出問題,省政府《關于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穩定、多元化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同時,統籌使用農村各類涉水資金,注重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并大力發展民營水利、鼓勵和支持社會捐資辦水利。其中,財政、水利、國土、農業、農開等部門2011年以來累計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17.9億元(2011年59.9億元,2012年75億元,2013年83億元),年均增幅達11%。
(四)重點工程項目有效推進。全省水利、國土、農業、財政、扶貧等職能部門, 以重點項目為突破, 以點帶面,全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步伐全面加快。2009年以來,全省實施了五批95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項目,共下達投資計劃44.11億元,共新建和改造渠道1.66萬公里,新建和整修塘壩1.54萬處,新建和配套引水堰閘 1595處,新建和配套小型泵站1890處,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9.17萬畝;2011年以來,通過國土整治、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整村推進等資金,完成小型農田水利資金投入193.2億元,興修渠道5.31萬公里,整修塘壩7953口,新修改造泵站機埠5854座,改造中低產田283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802萬畝。
(五)農田水利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完成了《湖南省縣級農田水利綜合規劃》,全省120個縣市區相應編制了縣級農田水利綜合規劃, 以規劃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推動了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有序開展。二是強化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改革,到2013年底, 已建立水利站的鄉鎮有2224個 (其中單獨設置的有1594個), 占全省鄉鎮總數的99.6%;全省已建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2299個,提高了基層水利服務能力。三是推行生態理念。各部門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推行生態理念,倡導工程布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盡量減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打造實用、好用、耐用的生態型工程。
二、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十分薄弱。全省小型農田水利王程數量眾多,盡管近年來水利投入不斷加大,但因歷史欠賬多,工程年久失修,塘壩淤積、渠道損毀、泵站老化等現象仍十分嚴重,局部小型農田水利設計標準偏低,工程效益不斷衰減,工程抗旱能力較弱。據統計,全省166萬處塘壩實際蓄水能力僅為原有的60%,14.2萬公里小型渠道襯砌率僅15%,5萬多處泵站已實施改造的還不足3%。
(二)投入力度與建設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在政府資金投入方面,盡管政府投入逐年加大,仍難以彌補缺口。按照《湖南省縣級農田水利綜合規劃報告》,到2020年全省需投入997.5億元,即年均需投入約 100億元。而近幾年全省各類資金年均投入約為70億元(含中央資金),難以滿足工程建設需求。特別是邊遠分散工程,獲得中央和省級資金的投入相對較少,加之當地政府財力不足,建設資金不足問題更加突出。在群眾籌資投勞方面,2003年取消農村“兩工”后,發動農民參與建設困難增加,農民投勞工日由以前的年約3.5億個工日減少到目前的約0.14億工日。加之受農業比較效益不高、農民投入意愿下降,籌資投勞下降十分明顯。在吸收社會資金方面,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大、風險高、回報少、周期長,對社會資本吸引力不足。
(三)工程建設技術標準不一。目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除水利部門外,還有其他多個部門參與建設,各部門對項目建設的要求往往局限于本部門工作特點,導致建設標準體系不統一、不健全,部分工程建設規劃設計不合理、個別施工質量不優良、工程效益不明顯。少數工程設計生態意識和前瞻性不夠,完工后反而造成局部生態破壞。
(四)工程建后管護難度較大。當前,小農水工程重建輕管思想仍然存在、管護經費匱乏,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不到位問題比較突出。按照規定,跨村工程由鄉鎮水利站管,村內工程由村級組織管,并鼓勵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實際上,有的鄉鎮水利站人手少,缺乏技術,難以承擔繁重管護任務,加上大部分地方沒有安排小型農田水利管護經費,無法開展管護工作。而村級組織和用水合作組織也由于經費所限,管護意愿極低。
三、下一階段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主要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湘發(2013)9號文件精神,到2017年,我省要力爭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資200億元,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220萬畝,新增蓄(提)水能力5.88億方,力爭實現全省旱澇保收農田面積4000萬畝。為確保實現這一目標任務,下一階段將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面貫徹落實法規政策。認真落實《湖南省小型農田水利條例》和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農田水利現代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納入省市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工作重點。建立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縣市區作為責任主體,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負總責,強化小型農田水利縣級領導小組的工作權責,切實發揮其在統一規劃、項目統籌、資金整合、群眾發動、機制創新等方面的領導作用。繼續完善投入機制,創新建管機制,加強政府引導,落實獎補政策,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
(二)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的多元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加大對我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投入;二是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足額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進一步提高村內小型水利設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額度,逐年增加省級財政增量資金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比重;三是督促市縣政府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進一步增加小農水專項資金投入; 四是引入社會資金,鼓勵和引導企業、經濟合作組織、個人等符合條件的投資主體, 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投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三)完善涉水部門協調機制。一是強化縣級農田水利規劃的引領作用,將農田水利規劃作為安排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和建設資金的重要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項目應遵守規劃,應符合水利建設規程規范。二是繼續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領導小組統領作用,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原則,不斷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把項目和資金有效整合起來。三是盡快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信息平臺,避免重復建設,最大程度發揮資金的效益。
(四)推廣生態建設理念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一方面繼續支持小型農田水利生態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做到投資與效益相匹配,將灌溉排水需求與農田生態保護有機結合,項目施工推廣生態護砌方式和環保工藝,盡可能的保護農田生態系統不受破壞。另一方面大力推廣和普及節水灌溉技術,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以城郊縣、丘陵區等具備推廣條件的地方為重點,大力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以點帶面,示范帶動。
(五)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建設意愿,更多運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帶動等方式,引導和鼓勵農民群眾投工、投勞、投資,廣泛宣傳中央、省委省政府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 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實施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方式,探索農民群眾自選、自建、自管、自用的模式。
(六)不斷深化重點環節改革。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和 2011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加快水利改革要求,進一步加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改革力度。一是推進小型農田水利產權改革。對各類小型水利工程分類確權頒證,鼓勵以租賃、承包等方式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流轉。二是深化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改革。推進鄉鎮水利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升水利公共服務效能;推行以農民用水戶協會為主要形式的用水合作組織參與用水管理,在組織機構、制度建設和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水價形成機制。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各行各業節約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推動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四是創新建管模式。探索規模以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直接由村級組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實施的建設模式,減少招投標環節和中間費用,使項目資金更多地用于工程實體。五是完善投入機制。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經濟組織、農民群眾多種模式的農田水利投入機制。
長期以來,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小型農田水利工作,加大監督和支持力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有力促進了小型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在此, 向省人大常委會表示衷心感謝!今后,我們將繼續在省人大的監督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有關水利發展與改革的部署和《湖南省小型農田水利條例》,進一步力口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力度,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水利基礎。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