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方案,我國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普通公務出行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實行社會化提供,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特殊公務出行實行定向化保障。
此次公車改革,之所以能夠獲得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與大聲喝彩,究其原因,在于公車改革多年來遲遲難以有效推動,雷聲大而雨點小,人民群眾意見較大。尤其是我國的公車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公務用車費用高,財政負擔沉重。調查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地方公車消費占三公消費的三分之二,占財政支出比例的6%~12%之間,有些地方甚至更高。二是公車私用現象嚴重。群眾反映,在公車使用中,辦公事占1/3,領導干部及其親屬私用占1/3,司機私用占1/3。三是公車使用效率低下,浪費驚人。資料表明,社會其他運營車輛每萬公里運行成本為8215元,黨政機關則高達數萬元,每輛出租車的使用效率為公車的5倍,而運營成本僅為公車的13%左右。四是超編制超標準配備使用轎車問題屢禁不止。
公務用車所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在于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負擔和浪費,公車私用、濫用還給黨和國家形象抹黑。普通群眾未必全面了解公車使用的真實情況,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現在娛樂場所、度假勝地的公務用車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眾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損。
此次公車改革,首先有助于進一步轉變黨的工作作風,壓縮腐敗滋生的空間;其次,可以較大幅度地節省行政開支,有利于促進三公經費規模進一步縮減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的公車費用每年達3000億元,車改到位后,每年減少的支出將超過1500億元;第三,此次公車改革有了頂層設計,自上而下進行,上行下效,有助于改革的有力推行。
誠然,一切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要經歷改革前的陣痛。如何避免按規定取消的公車被賤賣,如何防止“既拿補貼又坐公車”,如何安置失崗司機,如何保證此次改革層層落實到位,這都是當前社會輿論和政策執行者極為關心的。實際上,經過長期醞釀的此次方案也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不留漏洞。此次公車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六個不得”的紀律要求。這“六個不得”分別從挪用、借用、濫用車輛,補貼變福利等方面嚴把制度關,并明確將對違反規定者予以嚴肅處理。
近段時間以來,大老虎的接連落馬,證明了中央鐵腕反腐無禁區,不止步;各級機關單位廉潔節約的新風勁吹,證明了“八項規定”的高效落實。這無疑為公車改革的有力推行提供了很好的時機,打消了部分人對公車改革所抱的僥幸心理和懷疑態度。最后,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定決心,有全國人民的堅決擁護,公車改革定會取得圓滿成功。(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麻陽人大教工委
作者:羅云湘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