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的鬧鐘準時響起,我悄悄起床,騎上自行車出發了,目的地是巖口鎮大沖村。當銻都之城還在沉睡中時,我騎車游弋在街上了,整個城市籠罩在薄薄的晨霧里,零星地有起早趕路的人在街道兩旁疾走,小攤小販也開始動作了,最忙碌的要數環衛工人,有的一個人在揮灑著掃帚,有的三五成群跟著灑水車在掃掉昨天留下的塵土。
一路向東,穿過火車東站,來到經濟開發區,兩個聳入云霄的煙囪和三個又大又粗的冷卻塔在冒著白氣,有煙也有蒸汽,馬路上能見度也頓時下降,也許是心理作用的影響,呼吸頓時更困難了。突然讓我想到一個詞——“霾”,冷水江是一座工業城市,空氣污染比較嚴重,以前是城區污染嚴重,幾大污染企業退城近郊后,郊區的環境污染又稱為一個焦點。雖然企業的生產技術有改良,但是工業污染還是有的,多少回影響周邊老百姓的生活。走在這個霧蒙蒙的路上,只想快點蹬車。
穿過霧靄蒙蒙的沙塘灣大街、乙伍塘就到了金竹山煤礦的一平硐礦區,作為國有企業,以前的漣邵礦務局也是何等的威風凜凜,如今以被招至湘煤集團麾下。前面一個大山坡攔住了去路,木杉坳,這是S312線冷水江境內的制高點。翻山越嶺是騎車者的愛好,我也一樣,對于這樣的坡,也很是喜歡,草砂路面摩擦力很給力,也給了我一次又次動力,但是對于很少騎長途的我來說,蹬著蹬著越來越吃力了。一個彎、兩個彎,山路彎彎,讓我想當年著名作家譚談就是在這里創作出了《山路彎彎》小說,而這個木杉坳山路就是小說原型吧!也許是對老作家當初創作的不斷設想和猜測分散了注意力,也許是自己心中那征服困難的欲望讓我意志更堅強,讓我一次次想停下來還是沒有停,一路攻堅克難,到了山頂。也讓我感嘆,生命在于運動。
再往東就到了巖口境內了,從這里開始,空氣也得到升級,農村氣息更濃,石坑村是巖口鎮與金竹山鎮交界處。雖然是大清早,但是已經有村民挑著水桶在挑水了,水是從木杉坳那邊挑過來的。原來,石坑村因為屬采空沉陷區,原本有的地下水已經斷流,而因為地勢太高,鐸山水廠的水壓不上來,所以只能挑水過日。在這個全面皆用自來水的年代,在這個降雨豐沛的雨季,還要用肩膀來挑水確實是該改變改變。因為是下坡,車騎的很慢,與挑水的老伯邊走邊聊,老伯說現在新農村建設搞起來了,房子建好了,但是水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應該得到及時供應。確實啊,沒有水的新農村也不叫新農村啊!
穿過石坑村就來到了塘沖村,再穿過唐沖村就能看見遠處山坡上的響蓮實業了。這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我市農業的示范基地。從金星村岔路口拐進來,就直接到了金星村,這里是金星、農科、金連三村相連,形成了一個整體,這也是巖口鎮乃至冷水江新農村建設的樣板。一片片深藍瓦礫的新房與黑黑的草沙路很是相搭配,一排排整齊劃一統一規劃的新房讓人感覺仿佛來到了某個別墅區。街上熙熙攘攘已經有行人了,賣肉的、賣魚的、買菜的吆喝聲已經在街上傳開了,也許這也到了農村人起床的時間了。
從金星村到農科村沿良溪河的公路是今天所有行程里景色最漂亮、空氣最清新的一段了。清早也是農村人最忙碌的吧,田間地頭都是忙碌的村民,有的挑了很大的冬瓜往回趕,有的正在摘辣椒,也有的會為蔬菜有病蟲害而罵兩句口頭禪,慢騎其中,傾聽農村真實的聲音,感受這里的綠樹掩隱,芳草萋萋,花香撲鼻,居民怡然自樂,足夠讓人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安居樂業。穿過花園般的農科社區就到了巖口村境內,東岳井旁的芭蕉花開得非常艷麗,一大片,很是美觀。清早的井旁被婦女們霸占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洗菜,這也是東岳井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吧!
過了東岳井就到了我們所駐的大沖村了,看到大沖的路牌和屋舍就特別親切。7點多,大沖人民已經在為一天的生活忙碌著了。酣暢淋漓的感覺總是讓人很舒服,到達村部,洗澡洗衣搞衛生,吃完早餐后正好8點整,打開大門,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冷水江人大
作者:吳超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