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矛盾呈現多發易發態勢,這對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實踐中更好地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提出了新的課題,對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大工作者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的精神上來,進一步增強做好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貫徹全會精神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同履行人大工作職責結合起來,進一步思考、完善和探索做好新時期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自覺服從服務于改革發展大局;充分發揮人大聯系廣大代表和群眾的優勢,緊緊圍繞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任務,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凝練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緊緊圍繞提高常委會依法履職能力,推進地方人大工作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人民滿意是評價我們工作的最終標準。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民主與法治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與基本內容,是實現中國夢的雙翼。民主為法治奠定基礎,法治為民主提供保障,這也正是現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標。法治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為民主創造可操作的、穩定的運行和發展空間,為民主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以民主機制形成的法律制度,更能體現公共利益的導向,使法治為保障人權、自由及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服務。唯物史觀的認識,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創造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保障人民權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致性。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這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加強民主法治工作,有利于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強化人大履職為民的宗旨意識,樹立人民至上理念,密切與基層群眾的聯系,堅持依法履職、勤政為民;有利于進一步明確人大工作的努力方向,落實代表和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有利于人大工作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更加主動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推動實現地方經濟發展戰略構想中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作用。(責任編輯:陳柳)
來源:漣源市人大
作者:黃偉廬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