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活動取得了一些實效,但仍存在著一些影響聯系活動質量的因素,與《代表法》的規定和人民群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部分代表聯系群眾的自覺性不強,沒有很好地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人民群眾有意見;另一方面,代表聯系群眾缺乏明確的規范和要求,沒有考核,也沒有評價,既沒有動力,更沒有壓力。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制度層面上抓起。
人大代表應當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這是一個眾所周知,毫無爭議的話題。對此,《代表法》有明確規定,黨中央也多次提出要求。十七大報告提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聯系”,十八大報告則進一步強調“在人大設立代表聯絡機構,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湖南省出臺的指導意見無疑是對“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在操作層面所作出的探索,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是提高代表履職自覺性。由于我國人大代表實行的是兼職制度,代表平時的本職工作和社會活動都比較多,現行法律對人大代表如何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僅作了原則性規定規定,選民和原選舉單位對代表聯系人民群眾也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監督機制,出現個別代表聯系人民群眾不夠主動、對社會熱點問題不夠關注、對人民群眾的需求不夠了解、所提的議案、建議質量不夠高等問題。湖南省指導意見的出臺,從制度層面對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密度與廣度、內容與效果等作出相應規定,對于密切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增強人大代表的民主法治理念和依法履職意識,提高履職的自覺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暢通民意訴求。建立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開展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活動,是代表依法履職,關注民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重要形式。指導意見加強代表聯系群眾工作平臺建設,人大代表通過活動場、電話、手機短信、網絡等多種方式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廣泛接觸基層,多渠道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不僅使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及時的表達,也為政府的決策和改進工作提供廣泛、真實的信息。
三是有助于創新人大工作,服務中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大代表是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建立長期有效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可以使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更加規范有序,可以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更信服的方式傳遞給社會,也可以使黨和政府更大程度地傾聽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訴求,從而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面提升人大的工作水平,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在服務于實現“中國夢”上更有作為。(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原創
作者:曾潤生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