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大“草根”代表與官員代表、精英代表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1、 人大“草根”代表是我國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宗旨是通過人大代表反映民意,對政府進行監督。“草根”是人民的主體。眼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人大代表中,官員所占比例遠遠高于普通群眾,理應由人民群眾行使的職權,反倒成了湊數的配角。從制度上來說,這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宗旨是相違背的。人大代表中如果缺少了“草根”代表,或者是比例偏低,說明我們的人大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制度設計還不合理。
2、 人大“草根”代表更具優越性
官員代表、精英代表作為小范圍的團體,大多時候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草根”代表大多來自基層,生活基層,對民生疾苦了解最多,感受最深,他們建言獻策為民代言的真實性程度更高。如果“草根”代表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社會基層的聲音會得到較好地反映,會更好的增進黨和群眾的密切聯系,更多地了解民意。
二、 人大“草根”代表與官員代表、精英代表相比存在不可否認的差距
1、 看問題的角度受到一定的局限。 “草根”代表大多生活在基層,見識不廣,看問題容易受自身利益影響,缺乏長遠目光,同時受自身條件的局限,對問題的看法往往不能把握主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抓不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2、 自身的素質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官員代表、精英代表相比,“草根”代表其文化素質、政治素質、法律素質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需要,不能很好地發揮為民代言的作用,不能充分履行代表的職權和義務。
三、 加強人大“草根”代表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1、 重職務代表建設輕“草根”代表建設的現象普遍存在。在過去我們的人大隊伍建設中,有的人還存在“抓大放小”的認識偏差,總認為有了職務代表發發言、議議事就夠了,“草根”代表發不發言。議不議事,無關緊要。因此,往往把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職務代表身上。
2、 “草根”代表自身還存在諸多不良心態 。“草根”代表由于受農村傳統思想教育和農村特殊環境的影響,在思想上還存在諸多不良心態。有的人把人大代表當成一種政治榮譽和驕傲資本,存在一種“裝點門面”的心態;有的人認為自己出身農民,身份卑微,產生一種“人微言輕”的自卑心理;有的人對領導過分崇拜,總認為領導站得高看得遠,用領導的觀點代替自己的觀點,犯“官員崇拜”錯誤;還有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出現思想保守傾向。
四、 加強人大“草根”代表隊伍建設幾點建議
加強人大“草根”代表隊伍建設關鍵是要提高思想認識,擺正位子,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1、 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擺正位子。要克服把人大代表當榮譽稱號的錯誤認識。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人大工作的主體,肩負著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的這一法律地位決定著人大代表除了具有出席會議、審議、提議案、詢問、質詢、罷免等職權外,還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協助政府推動工作,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等義務。
2、 其次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素養。要加強對“草根”人大代表的培訓。“草根”人大代表在現實生活中應發揮好參加決策、監督協助、橋梁紐帶和模范帶頭作用。如何才能發揮好這些作用?“草根”人大代表必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包括有較高的思想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良好的法律素質,同時還要有很強的參與國家事務的工作能力和政治責任感。因此,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是提高他們、特別是農民代表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要通過對農民代表進行任職前、任職期間和專題培訓等,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讓他們很自信地承擔起法律賦予的職責,更好地為選民服務。(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麻陽人大教工委
作者:羅云湘
編輯:redcloud